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以求得深入体会文章情感,说话和写文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  相似文献   

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3.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文,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煮”中得法、“煮”中怡情、“煮”中显能,“煮”活了《荷花》。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和体悟呈现差异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场域,让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掌握阅读的方法、策略,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整体阅读、区域点读、情感诵读、语言赏读、延伸荐读等策略,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深度探究,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青  陈祥 《湖北教育》2023,(2):17-18
<正>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好的书,就是与有智慧的人进行交谈,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时时牵引着读者的情感。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从“读通”逐步走向“读懂”,最后走向“读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还需要一个反刍过程。这样,读书的人才能从“读进去”中“走出来”。整本书的阅读分享课旨在让学生在回味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升华情感,并以此丰盈每个参与分享的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以读为主,注重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是新课程视野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阅读,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一、自读自悟,感悟语言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差异,导致学生的阅读带有差异性和个性化色彩。当然,也正是这种差异和个性化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活力四射。因此,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务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很明显,“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读”,而且是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心智得到发展、思维得到训练、情感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璞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曾红萍 《考试周刊》2011,(42):64-65
要在阅读教学中凸显语言的魅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作者以《语言的魅力》一课的阅读教学课例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要让读书成为习惯,人人在读中学习,人人在读中争先,人人在读中品尝快乐的滋味,以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这更明确地将学生的主体性做了定位,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激发情感、启迪思维,获取语文多方面的知识,促使知能转化,从而提高语文素质。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学生阅读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获得思想启迪。要让读书成为习惯,人人在读中学习,以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守望的角度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摆在了愈来愈突出的地位。在朗读训练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意的桥梁,是阐发情感的媒介,是学习祖国语言的载体。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明了。读”的重要。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语言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主线,语文课堂上应注重体察意境、揣摩意味、发挥想象、欣赏美言,让学生在品读中全面提高语言感悟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品味语言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要为学生营造、提供适切的情景和材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读悟结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品味语言,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6.
陆伟伟 《考试周刊》2009,(3):106-106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古人称上学为“读书”,学堂内,学童摇头晃脑地“念”书,塾师在摇头晃脑地“听”书。书声琅琅。“读”会让学生产生浓烈的情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之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像语言、网络语言的流行,读“文字语言”的弱点便突显出来了,因为文字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文字直观化后再去鉴赏。而这个过程通常受人的想象思维和知识阅历的制约,再加上学生存有漠视语文学习的心态。就使得语文文本的阅读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是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根本途径。自读自悟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阅读全过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素质,并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倡导自主学习时,要重视学习方式的选择。变“学会回答”为“学会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语实践能力,提高语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