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哭泣的雨季     
岁月的船悄悄地奔驰而去,记忆的脑海中留下一丝淡淡的怅惘和茫然。年少无助的心情失意而又无可奈何,支撑起了一段忧伤的岁月。曾几何时,钟情于自己心目中的神主,无数个月光美丽的夜晚,躲在自己的日记中,书写着曾经拥有过的真实,一个个含泪的梦!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又曾几何时,我们将孩子作为发泄的对象但你可曾想过孩子的心理感受涛涛是从美国回来的。在美国的幼儿园中,他是一个很直爽、很快乐的孩子。美国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虽然很乐意亲近别人,但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只有两根弦、一张弓的乐器,它的名字叫二胡;有一位用二胡演绎自己悲惨的人生遭际的艺人,他的名字叫阿炳;有一首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都为之动容的曲子,它的名字叫《二泉映月》。曾几何时,在清冷的月光下,我想象眼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自己就是那位历尽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两根弦、一张弓的乐器叫二胡;有一位用二胡诠释自己生命的艺人叫阿炳;有一首让维也纳金色大厅都为之震动的曲子叫《二泉映月》。曾几何时,在清冷的月光下,我想象着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自己仿佛就是那位历尽人生磨难的失明艺人。乐声缓缓而起,一弓五音的序幕把我带到了上个世纪,如泣如诉的旋律向人们  相似文献   

5.
给自己一轮太阳安彦敏时光瀑泻匆匆。曾几何时,我们年轻的眸子不再任性狂躁;曾几何时,我们默默感受着生活的任重道远。悠悠人生路,或许你刚爬上山岗,涉过溪水,在弥雾中汲汲寻求着自己的方向;也许你披荆斩棘,已满身疲惫,伤痕累累……给自己一轮太阳吧——让稚嫩的...  相似文献   

6.
《海外英语》2004,(11):18
曾几何时,想像自己站在许多听众面前能够口若悬河,挥洒自如;曾几何时,事实又是窘迫难堪,束手无策。成功演讲有何秘诀,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们便可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开始提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过分的生活化,甚至是伪生活化,却使我们的数学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这不是一条已经铺好的街道,现在这里只有一个路标,街道上洒满月光,前方的路等着我们自己走出来。我们相信梦想就在远方,但我们不相信远方只是梦想。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散文,写了作者回忆起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是精神成长的  相似文献   

10.
人生感怀     
曾几何时,我们因学习的受挫而停滞不前;曾几何时,我们因岁月的蹉跎而后悔不已;曾几何时,我们因自认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慨万端。我们徘徊过,我们失落过,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当我们处于困境时,当我们走投无路时,我们何不另寻它路,给自己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呢?人生就像一枝越削越短的铅笔,如果我们不在岁月的白纸上留下点什么,那么它的意义无异于一堆毫无价值可言的铅笔屑。如果你能把错误看成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你也许会多一份自信。没有错误,那铅笔又何须戴上橡皮呢?也许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们可以独善其身;也许我们没有华…  相似文献   

11.
城里的月光     
城里的月光,洗过水色的洁白悄然造访城里的老井溢满苦涩的乡思还有多少井蛙忙碌于生计,来不及偷听星星的情话昨天抚照着月光的夜晚花格子窗扇里点着的,是那一盏不眠的心灯乡下,静得不出声的柴禾旁还闪耀着母亲劳作归来的叮咛城里的月光,让我们忙碌地爱着一切可你们并不知道,喧嚷的城市里我们躲闪不及迎面扑来的寂寞和孤单夜色降临,只有倦怠的母亲把我从梦中唤醒她摊给我满纸月光和梦中温暖的祝福让我重新飘回自己的生活摊开染满月光的纸页,用浸过月光的手将过去的生活一一清点然后将每一缕入夜的灯光细致收藏城里的月光$广西河池师范专科学…  相似文献   

12.
李德裕 《成才之路》2011,(6):94-I0023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福安市实验小学陈智文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手段应用奖”。《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意蕴丰富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他携着我们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感受着《月光启蒙》,建构了“整体感知、强化实践、自然生成”的和谐课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以为自己不够幸福,却没有发现路边跪着的乞儿那哀怨而羡慕的眼神。曾几何时,以为自己不够健康,却没有发现楼下活蹦乱跳的小女孩竟是天生的聋哑人。  相似文献   

15.
<正>深邃的海底,一只月光水母在独自旋转着,她动情地舞蹈。母亲是水, 自己是鱼,泪水划过,只有自己与水知道。——题记那一年,那一天,那一晚,在海底之国,一只月光水母——罄儿呱呱落地。馨儿的妈妈——月光王却在众水母前哭泣了,因为这个孩子身体不诱明且不会发光,所以即将化作一滴水消失。月光王哀求着父亲——水母  相似文献   

16.
4月的沈阳,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迎来了小记者站成立的喜庆日子! 曾几何时,自己梦寐以求成为一名小记者。因为在那里能为我们提供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广阔空间,培养我们多种能力;因为在那里可以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体验人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忽视了精心地钻研教材,而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亮点"——课件做得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表演的环节排练得无懈可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得当,恰到好处地抓住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上充斥着"散乱的活跃",变得热闹过后只剩下一片茫然;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在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的观看,蜻蜒点水般地训练过后,回首课堂所学才发现自己对该掌握的知识却模糊不清…… 有首诗写得好:"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诗人郑板桥从自己的毕生探索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在于凸显事物的内在本质——精神,也就是画竹子必须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怎样才能凸显出竹子的"清瘦"?就是要"冗繁削尽",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那么,我想结合自己在《桥之思》一课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机遇与月光     
一个凉爽的夏夜,我和一位久别的朋友在屋内闲聊。谈起这几年各自的经历,我便感叹自己机遇欠佳,诸事不顺。朋友用“机遇只叩门一次”的典故来警戒我。我苦笑道:“哪怕叩一次也好,遗憾的是,一次也没有敲过我的柴门。”“我不相信。”朋友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没听见她的敲门声,那一定是因为你只知道去听自己的声音。你用自己的声音覆盖了一切。”朋友的话让我感到委屈。我们相对沉默了许久。“今天月光真好。”朋友忽然说。“有月光吗?”我很惊奇。我们进屋的时候天上根本就没有月亮,窗帘拉得很严,屋内只有雪亮的灯光,她从哪里看见了月光呢?“…  相似文献   

19.
瑕疵和真实     
杜玮 《语文天地》2011,(1):72-72
我们看重离别,是因为分离常常会在我们心灵间划上一道伤痕;我们不忘缺月,是因为月光的那一端总有人会为不圆满而叹息;我们怀想未来,是因为总有那么几件不如意的事困扰着现实中的自己……正是面前的点点瑕疵,  相似文献   

20.
让自己长大     
让自己长大,就不会再去流泪:让自己长大,就会更加坚强;让自己长大,就会更加努力去迎接命运的挑战。曾几何时,朦朦胧胧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自去生活。直到有一天惹得妈妈生气,她说:“你就不能长大一点,让我们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