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慧 《黑河教育》2014,(10):73-73
音乐教学由过去的"说音乐"转为"听音乐",这需要我们通过音乐听觉艺术特征引导学生如何听音乐、听什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这是我们当前所要思索、研讨和落实的重要事情。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美的艺术,而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次次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从而放飞音乐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对的都是歌唱条件千差万别的学生,因学生的音乐素质的不同而让我们去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初中声乐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音乐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我展示是我们人类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有方式,但在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当中,有着相当多的学生,严重缺乏自信,更加谈不上自我展示。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有的方式,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体态律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的自我表现中,获得表演的信心、勇气和能力;利用音乐提高农村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和生活,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邱爱勤 《快乐阅读》2011,(26):171-172
音乐属于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而音乐又是流动的,基本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初中音乐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里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充分利用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想象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欣赏课教学在训练音乐耳朵,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来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确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选择与鉴赏,是我们这些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勇敢面对的问题。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选择时下流行且经典的歌曲进入音乐课堂,从而为我们取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音乐对于我们每一个高中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许多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欠缺,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不重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来让我们的学生喜欢它、重视它,从中真正地体会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增添学生兴趣当我们走进教室时,我们不必像小学教师那样抽查学生会不会唱上一节课的歌曲,不用一句一句地带着学生学习唱歌,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就像朋友一样,这样我们可以共同用心来感受音乐,千万不要拘泥于陈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认定,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要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畅游,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赏析音乐作品,只有具备了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我们才能有效感知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在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爱上音乐,学会运用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只有让学生用心去体会音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耳朵听音乐阶段,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取得成功.现代音乐教学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赏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内在感受,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多下功夫的大事,要求我们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基本技巧和伦理知识的教导方面,更要重视音乐赏析这一块.  相似文献   

11.
胡静雯 《考试周刊》2022,(4):159-162
在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要求“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的旋律及作曲家的意图是作为教师的教学重难点。每位音乐教师都想上好音乐课,上学生喜爱的音乐课,那么让学生自主地体验音乐,表演音乐便成为我们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音乐剧的表演艺术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到音乐课堂中的学习特性与特点,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对音乐及歌曲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音乐课程改革已成为我们当前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音乐课堂中,如何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是新的挑战。而今信息技术作为课改的突破口,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13.
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音乐感悟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举措。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和手段,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应是我们教师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趣味音乐,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创新,国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职高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接受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培养新时代特色的职高人才。因此,在职高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音乐增强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情商。为了提高职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对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课堂,以此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职高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创设良好音乐情境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聆听     
郝姗姗 《新疆教育》2013,(13):170-170
课堂中我们应多倾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对音乐作品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看法。也许我们会听到许多全新的理念,让许多古老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穿上时代的新衣。如果我们仍是传统式的教学法,板着面孔对学生,师道尊严的外衣永远脱不去的话,那我们将失去的不只是学生的爱戴,更多的是你得不到学生的时代思想,无法与他们沟通。另外,聆听声音始终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加强聆听的魅力。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重视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主阵地。那么,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呢?我们应娴熟地驾驭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崔丹丹 《考试周刊》2014,(58):170-171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一名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让中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课应该通过音乐的聆听,赏析音乐,达到音乐的再创造目的.要让学生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去挖掘深藏于音乐之中的多姿多彩的美,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的共鸣.在共鸣中进行音乐美的赏析,达到音美的再创造.让音乐艺术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音乐欣赏之中与作曲者进行艺术的交流,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在课堂音乐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性,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科学的选择,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这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所以新的课程标准也认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学音乐课是普及性音乐教育,而非音乐专业教育,我们能培养歌唱家、演奏家那更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审美力的合格听众。这一切,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欣赏课。而如何让学生听得懂音乐并学会欣赏音乐就是我们每个音乐老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