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既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生长",又注重语文学习的"培育",一方面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进行自由自在的、以自己为主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互动式探讨、引导式解决,并用人工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其更好学习语文、成就语文。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语文"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多媒体使用过度,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二、影视剧作视频过度使用,学生表演泛滥。三、解读脱离文本及其产生的背景,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知识。四、热衷于抽象概括,热心于浅层提问。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虽然属于启蒙教育,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在"玩"中学,更要在"理"中学。这里的"理"是指教学客观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中,要讲教"理"、"字"理和语"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让课堂充满兴趣,让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困惑,学生存在着误区,所以中学语文出现了师生"双厌"的怪状。为将"双厌"改为"双喜爱",笔者结合以前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尝试将一些心理因素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以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意志力提高学生学习的韧性等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爱学,老师乐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A5):47-48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结合新课改多年来的发展现状及学生的实际特点,作者探索了语文教师在新课堂中担当多重角色对培养学生乐学语文、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更应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倡导"低碳"课堂。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本文从课堂现状出发,深入剖析并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读文本""碎片化"组织教学的现状,以教学课例的实践形式,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划清不同年段的课时目标,有效设计块状结构,凸显"主问题+"思路,自觉改进操作程序,让课时要求清爽起来,教学环节清晰起来,语言训练干净起来,学生活动自主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大语文的教学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呈现新的活力,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语文时一定要讲究"活"字。"活"即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学的过程要鲜活,还包括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把更多的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满堂灌",打破僵化的语文教学,让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源头活水,还语文教学生动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具有重实践的传统,表现为:课业安排以学生的读写实践为着眼点,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开展读写实践的过程;对学生的读写实践,既有"量"的规定,也有"质"的要求,还有"知"的引导;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古代语文教育的"实践"传统符合汉语文教育的规律,但也存在着科学化程度不高、知识介入不深入不系统、脱离实际应用等缺憾。古代语文教育的"实践"传统启示我们:按照"实践"的逻辑来设计语文课程是一种可能的路向;语文教学应该坚守"实践"的路径,让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需要努力建构科学的语文实践体系,从量、质、序、知等多个方面促成有效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然而什么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本色?又如何让语文课堂能够"简单、扎实、有效"?并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去"伪"存"真",让教育教学回归"真"课堂?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形式、教学情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现象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怪圈。如何更好地克服"高耗低效"的现象是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笔者认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法,它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探潜增效"的良好方法。本文从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鼓励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指导方法,让学生快意动起来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文言文教学"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能把语文后进生转化为语文"后劲生",这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和班级来说,都"善莫大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语罚";多暗示,少指责等方式,能够让语文后进生实现向语文"后劲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质疑优先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和开通"帮助热线"帮助学生,实施"四个一"赞赏工程,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实施精神关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话题,承担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形式创新的期待。就其运用于目前中职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本文试以一线教师视角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让"对话"真正融入语文的几点建议:打破形式,以学生为对话主体;紧扣学科,教师引导对话;重视自我沉淀,在对话中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文学科特点的外化,也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追求教学本色的回归,强调构建具有"语文味"的课堂,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并习得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诵读,为学生营造浓浓的"语文味",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文章的字词、语句,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把握作者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内涵,进而使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让学生深入体验语文学习的本真滋味。  相似文献   

16.
"先学后教"模式是基于学生发展、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促教,以学定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相似文献   

17.
一、现象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集体讨论,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就宣告结束。在教学中的这种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常常流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无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实施语文的全程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形式,又是一种教学观。"活动式"语文教学理论的实践和研究,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逻辑,它冲破了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少教多学"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意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学习不再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为主,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少教多学"模式的有效实现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