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闻采编》2007,(4):8-8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参与物质商品领域的“打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业绩,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自身的“打假”却难见成效,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屡屡出现,成为新闻传媒的“四大公害”之首,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挫伤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虚假新闻报道不仅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削弱媒体公信力,而且会使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产生扭曲畸变,最终影响和破坏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本文对当下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产生动因进行剖析后认为,治理虚假新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更正制度”等“补救机制”是降低虚假新闻危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假新闻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也出现在我们的不同媒体上。这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当前,新闻界正通过“三项学习教育“这股东风,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  相似文献   

7.
孔建民 《视听界》2005,(6):53-54
虚假新闻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江苏电台领导认为,杜绝虚假新闻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因此建立起了杜绝虚假新闻的有效防范体系。一、建立防范虚假新闻的体制上的保障近年来,江苏电台实行了以频率负责制为主的管理体制。频  相似文献   

8.
杨阳 《新闻知识》2006,(2):71-72
如今虚假新闻时有出现,以至于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成了“四大公害”。《新闻记者》自2001年起,坚持每年评选“十大虚假新闻”,由此可见虚假新闻泛滥程度滥之严重。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昧》2005,(6):1-1
近来,结合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我国新闻界正在开展一场治理虚假新闻的专项行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重拳打击”各类虚假新闻。有关负责同志强调,所有单位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在坚持新闻真实性问题上,没有例外,没有特殊。无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无论日报、晚报、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无论媒体正式员工还是临时人员,都要严格执行保证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对主观故意制造虚假新闻,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直至清除出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近一段时期,《京华时报》等报刊出现的严重失实报道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那么,在新形势下,虚假新闻有哪些特点?产生虚假失实新闻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发生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5,(8):1-1
近年来,我省广大新闻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全面地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三个明”建设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个别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刊发虚假不实报道,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5.
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浅谈虚假新闻与道德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 《新闻界》2001,(2):34-36
新年之初,从成都传来消息,在此聚会总结和检讨2000年娱乐新闻报道得失的35名年轻的文化娱乐报道记者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加强道德自律,反对虚假新闻,净化文化环境,为刚刚步入21世纪的我国新闻界吹来一股清爽的风。近年来虚假新闻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文化娱乐新闻更是“泡沫”四溅,虚假多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以致于一些人调侃地将娱乐新闻称之为“愚人星闻”,将文化娱乐记者贬之为“狗仔队”。文化娱乐记者自醒自查,带头打假,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叫好的事。但愿新闻界全体同仁一致行动,共同呼唤新闻良知,将新闻打假活动进行到底。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编》2005,(4):1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制止虚假新闻座谈会和山西省新闻工作会议精神,维护党报集团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于6月28日出台了《关于杜绝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规定》,从采访、编辑、审核把关等方面规范采编行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正>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虚假新闻危害极大,尤其是法律类,医学类的  相似文献   

20.
丁骋  李西铨 《新闻春秋》2020,(1):63-66,75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虚假新闻及其传播也呈现出新特点。作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过程的方法论变革,新闻“透明性”原则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新闻记者》2010—2018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从“新闻生产前”“新闻生产中”和“新闻生产后”三个层次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论述了透明性原则在新闻生产各阶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起到的作用,探讨了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引入新闻工作实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