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思考·练习”第2题: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说说每层的意思和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二、难点分析第一,小语大纲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要“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第六册教制侧重对学生进行自然段的训练。教材的前几个单元着重要学生搞清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第六单元开始,给自然段分层,说每层的意思和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项基本功训练开始训练的时间不长,学生还未形成能力,因此学习第六单元的带头课(飞机遇险的时候),学生解答此题时仍然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给自然段“分层”的几个问题韦树人“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大纲》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总体要求。在《大纲》“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中,要求一年级“认识自然段”(14、21页),二年级“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15、23页),三年级“...  相似文献   

3.
阅读理解在高考试题中分值比重最大。近几年来,高考英语科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阅读量加大,词汇、语法知识要求提高外,更为突出的特点是阅读材料中难句增多。难句难在其句子结构复杂、修饰语叠缀且信息容量大,是一些并列句、复合句或者有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插入语。有时一句话占几行甚至一个自然段。这表明“NMET”不但“强化”了语言基础知识,而且在更高一个层次上为语篇运用和基础知识找到了切合点。把语言知识放在了生动鲜活的语境中,将语言知识适时转化,迁移为语篇运用能力,而语篇又巩固、深化、夯实了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4.
石慧兰 《甘肃教育》2013,(21):84-84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每个新的知识都是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有它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省略了这一过程,就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充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知识》一文是从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中节选的,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个根本问题上彻底批判王明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唯心论的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重点是批判脱离实际、死守书本的教条主义。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份(一、二自然段)论证学生、尤其是教条主义者的书本知识不完全。这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给“什么是知识?”这一设问作一个科学的回答,为下文的论证作准备和铺垫。因为下文所提到的书本知识,就是这里所讲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的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回答问题、解释概念,属于非论证部份。  相似文献   

7.
段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是文章结构的体现,学会分段有助于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让学生学会分段,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标准: 1、按内容分(即意义归并法)。如果前后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共同的就归并在一起。例如:《壁虎》一文,共有4个自然段:“我看壁虎捉虫”、“壁虎的样子”、“静态壁虎捉虫”、“动态壁虎捉虫”。在理解这些自然段的基础上,将联系紧密、说明一个共同的内容——壁虎捉虫的“静态壁虎捉虫”、“动态壁虎捉虫”两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也许经常会问自己:“我们应该教什么?”。答案可能很简单——“知识”。从幼儿园到大学。答案无一例外。广义上的知识——事实、观点以及技术。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答案固然没有错,但是怎样处理这些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远比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这种运用知识的技巧就是——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科传统的复习方法是教师提纲挈领地讲,学生被动机械地背和记。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探索使用“知识网络复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网络复习法是根据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将零散知识以实验、对比、讨论等形式,以串连性很强的题型为载体,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包容量很大的知识网络,然后紧紧围绕着它进行复习教学。   知识网络复习法的教学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智能结构,加强“双基”训练,发展学…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11.
在一段文章里,一个句群就是一个语义层次;而在一个句群内,又可按句子间的不同关系分为一定的语义小层次。因此,给一段文章划分语义层次,如果运用句群知识,就能收到以简驭繁,准确明晰的效果。一个自然段只由一个句群构成,给这个自然段划分语义层次,就是给一个句群划分语义层次。这就要动用句群构成的知识,从句群中  相似文献   

12.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结构: 这是一篇写得好的说明文,文章围绕中心意思(书目,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有关“书目”的知识作了五个方面的介绍,精悍谨严: 1.介绍书目,目录学的由来及其重要意义(包括1--4自然段); 2.介绍我国目录学的悠久历史(即第5自然段),前面说欧洲目录学十六世纪才兴起,这段说“在我国,远在西汉时期就出现  相似文献   

14.
理科学习,知识的“序列”比较鲜明。例如数理化课程,一个单元的内容学习之后,一些辅导用书及教科书的小结部分就会有一个知识的梳理,有时还用“知识树”来呈现,将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汇总,纵横之间进行“编排”,形成一棵根深叶茂的“知识树”--既直观又概括、浓缩,利于帮助学生尽快地建构起“知识体系”,并在融会贯通之后更便利地运用于具体的解题当中。而文科学习,像小学语文课程,其知识体系就显得比较模糊,若教师无法对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有总体、准确的把握与认识,无法梳理、提炼出各册的知识重点与重难点,教师教起来是“无序混乱”的,学生学起来也定然是“恍惚迷离”的。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茫然”,于是就出现了“低段课堂高段化”“中高段课堂低段化”的混沌状态。同时,由于不同教师对文本及《语文课程标准》把握的程度不同,难免造成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当我讲完《挑山工》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突然有个学生说道:“李老师,我看最后这个自然段对全文来说,是一条多余的尾巴。”我大吃一惊,但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轻轻地问道:“为什么?”未待我话音落定,又有几个学生产生了共鸣,纷纷说它确实是一条多余的“尾巴”。随后,那个学生摆出了一连串的理由:一、从课文的题目来看,课文主要是写挑山工,并不是写“我”画画,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却是写“我”从泰  相似文献   

16.
四、自主学习是一杆秤 【故事】学生交流初读《滥竽充数》的感受时,对故事的概括较为啰唆,我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我就启发学生:“同桌合作试着把仅有一个自然段的课文读成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好奇地尝试后,分别以齐宣王与齐泯王的身份把课文读成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例一理     
举一个例子:《月光曲》(小语第七册)一文中的“幽”字分别出现在第2、8自然段中。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幽”字的不同意思呢?有两种教学目的,产生两种教学方法,得到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种目的: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出示解释,学生抄。效果:学生知道第2段中的“幽”字是“形容地方僻静、光线暗。”第8段中的“幽”字是“使人感觉沉静、安闲。”但不一定能懂得同是一个“幽”字为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黄焕勋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介于句和逻辑段(意义段)之间。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一篇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读懂了自然段,就能为读懂一篇文章打下好的基础。要学生能读懂一个自然段,教学时,就要注意教给他们读懂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旧知识的过渡江苏范强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又是以后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从已知到未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证明:旧与新过渡得好,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自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办法。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才能达到纠正错误,改进教学的目的。它是提高编制选择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置“知识陷阱”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