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实验材料气球、烧杯、酒精灯、支架、脸盆各一个,水、冰水少许。二、实验步骤:⒈在烧杯里倒小半杯水,将气球套在杯口上,点燃酒精灯,将烧杯放在支架上加温(不要烧着气球),过一会儿,气球就逐渐膨胀(pénɡzhànɡ)起来了。⒉再将带有气球的烧杯放到冰水里,气球逐渐变瘪(biě)了。过了一会儿,突然“噗”的一声,气球竟然钻到烧杯里去了。再过一会儿,气球在烧杯里又一点一点地鼓了起来。真奇怪!三、实验原理加热烧杯内的水,气球内空气受热膨胀,球内压力增大,气球就变大了。再放入冰水中,烧杯内水温下降,气球内空气收…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材料气球、烧杯、酒精灯、支架、面盆各一只,水、冰水少许。二、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灌小半杯水,将气球套在杯口上,点燃酒精灯,将烧杯放在支架上加温,过一会儿,气球就逐渐膨胀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个气球一会儿变鼓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又钻进瓶子,哈哈,实在是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准备好气球、烧杯、酒精灯、支架、面盆各一只,水、冰水少许。在烧杯里灌小半杯水,将气球套在杯口上,点燃酒精灯,将烧杯放在支架上加温,过  相似文献   

4.
“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是《自然》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中只画了一个最简单的、模式化了的水在海陆空间的大循环的插图,只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结论。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水的这个大循环的动力,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模拟图中四个粗箭头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下面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上课时,先复习一下在第一册里学过的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的,以及本学期学过的大气压力、大气浮力、地球引力、热空气气球等知识,接着进行实验。分四步进行:一、把烧杯装上大半杯水,点燃酒精灯对烧坏加热。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有水蒸气往上升。教师:是什么力量使烧杯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相似文献   

5.
这个实验课本上是这样做的:在三角架上放一个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个烧杯;在烧杯底放一些锯末,往烧杯中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加热。过一会儿,摸摸水的冷热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感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凉时让学生摸摸还可以,可是等水热了再让学生摸,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无法看清烧杯中上层水随着冷、热水的相对流动逐渐变热。这也是(或干脆就在铁架台上做这一实验),在铁架台的横梁上系两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计接近烧杯的底面,一个接近水面。这样学生在水加热前,通过用手摸摸,通过看温度计,知道烧杯里的水相对来说是凉的,而且温…  相似文献   

6.
何永健 《物理教学》2010,(3):36-36,21
笔者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三年级《物理答疑解惑》一书中45页看到介绍的一个物理实验:在一个大气压下,如图1所示,把一只装了水的试管插入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或其他热源对烧杯加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并不沸腾,试管内外的现象截然不同,是温度不够吗高吗?  相似文献   

7.
图3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并把它们用透明不漏气的钟罩罩起来,片刻后长烛、短烛相继熄灭,如图1所示.为什么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可爱的啄木鸟有一个如图2所示的玩具:一根滑竿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滑竿上套有一个滑环,滑环的外侧用一根轻弹簧支持着一只小啄木鸟,长长的彩色羽毛把小鸟装扮得十分可爱.开始时滑环和啄木鸟都静止于滑竿上,只要把小鸟轻轻向外拨动一下,为什么啄木鸟便会一边下滑,一边不停地“啄木”?它的力量从何而来?吞气吐球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量水,并用酒精灯在烧瓶底下方加热,过一会儿在瓶口套一个气球,并移开酒精灯.几分…  相似文献   

8.
"热对流"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该套装置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对现有实验进行了改进,对该难点进行了突破,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建构起关于热对流的科学概念。一、实验器材液体的热对流器材:烧杯(250mL)、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木屑、铝箔纸。空气的热对流器材:两只集气瓶、毛玻璃片、线香、火柴、水槽、冰水、热水。二、实验过程1.液体的热对流。(1)在烧杯中装入约250mL的水,并用温度计  相似文献   

9.
一、提出问题 如图1所示,大烧杯和试管中装有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里面的水会沸腾吗?其温度与烧杯中的水温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大烧杯和试管中装有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里面的水会沸腾吗?其温度与烧杯中的水温有什么关系?根据有关热传递的知识,人们普遍认为:试管中的水温与烧杯中的水温一样,达到了水的沸点,但是当两者的温度相同时,试管中的水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里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其实这种观点是人们想当然的理解,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的观点,与实验情况不吻合.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试管中水的温度至少比烧杯中水的温度低3℃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哪些因素影响试管内外的水温差呢?下面…  相似文献   

11.
实验一:热对流实验  小学自然《热对流》一课中有验证液体热对流的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烧杯、酒精灯、漏斗、三角架、石棉网、高锰酸钾、水、火柴。  实验方法:在烧杯底放入少量高锰酸钾,将一小漏斗放入烧杯内并罩住高锰酸钾,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手指摁住漏斗柄的尖端,向烧杯内加水,并没过漏斗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看到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慢慢上升,通过漏斗柄升到烧杯的上层,遇到液面较冷的水,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总是通过漏斗颈慢慢上升,当接近水面时又慢慢降下来。…  相似文献   

12.
1 选择合适的酒精灯 实验中不能忽略选一只火焰适中的酒精灯.因为火焰的无力,再通过石棉网均匀地传给烧杯中的水,造成水温上升很慢.所以在实验前,观察酒精灯的焰头,选择一只适宜的酒精灯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学生每4人为一组,桌上有烧瓶、烧杯、带玻璃管的胶塞、水槽、红颜色水、气球、塑料瓶、毛巾等。教师备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锥子、火柴、剪刀、试管夹、注射器) 师:(将一个灌满水的塑料瓶拿出来)这是一瓶矿泉水,我要是用锥子在它上面扎一个孔,你们猜猜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条件极差,物理实验仪器很少,这里介绍我自制的一种水对流现象仪器及演实验示方时法用,两供只一相线教同师参考。的小烧杯,各装上冷水,再如图1所示插入长、短两根虹吸管,虹吸管由普通化学实验用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弯成。一根插到杯子底部,一根只插入水的表面,再在右杯中滴入几滴墨水并搅拌均匀。现在开始用酒精灯加热左边的烧杯,一会儿,你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染了颜色的水从右杯源源不断地流入左杯,左杯的水源源不断流入右杯。最后两杯水都变成墨水颜色了。与此同时用手摸右边的杯子,右杯的水也同时热了起来,这是冷、热水…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空气占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形象地把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给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以下演示实验:1 材料准备  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小烧杯、漏斗、玻璃弯管、气球、软木塞。图12 制作方法  在软木上钻两个孔,分别插入漏斗和玻璃管,在玻璃管另一端拴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1)。3 演示过程31 先用手捏住气球,然后往漏斗里倒水,可以见到水不会流进瓶子里。32 如果把手松开,水就会从漏斗里流进瓶子里,并且可见到气球鼓起来,水越多,气球鼓得…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1.把一充满空气的小气球放在一个大烧杯中,小气球沉至烧杯低部,因为气球内外都是空气(如图A); 2.将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马上会看到小气球往上浮,最终悬于烧杯中(如图B)  相似文献   

19.
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物体的热膨胀”一节中,通过“手握烧瓶”,“用酒精灯给装满冷水的烧瓶加热”,及“用火给铜棒加热并加以放大”。这样三个实验得出结论:“气体的热膨胀最显著,液体次之,固体热膨胀最不显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用“酒精灯加热”实验费时较长,且液面变化不显著。如果将盛满水的烧瓶放入盛有热(开)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玻  相似文献   

20.
例1 如图1示,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人大半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通人气体A,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过一会儿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