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润华 《教师》2008,(20):103-103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应是较高素质的体现者。“3+X”模式推行以来,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密切,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加强素质教育,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鲁超 《考试周刊》2014,(32):172-174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历史及现代社会之中,而美术教育就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目的在于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及精神需要,从而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时代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趋同点,在美术教育领域大力发展并配合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全面素质的美术教育在当前情况下,更应抓住这一时代主题,从各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21世纪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多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得不是很到位。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是打基础,打什么基础,最主要的就是要打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周强 《教育现代化》2006,(10):43-43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经济发展全球化、知识化,世界格局大开放、大融合,国际间激烈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作为承载这一重任的基石,关键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所以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普遍性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是以每个人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重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一要不‘断加强化建设;二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三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组织。  相似文献   

7.
李秀敏 《学周刊C版》2010,(4):103-103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体力素质。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个中心,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在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内涵,即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通过课程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结构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素质结构,课程的实施水平,影响着人的素质提高的水平。作为基础课、工具课的语文,在课程结构中,历来处于主体地位,起着骨干支撑的作用。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人们的语言文学素质的状况,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大学生的质量,即大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是指能够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模式,它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适应其发展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了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但这种理解没有突破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单维度性。素质教育的真谛应在于教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其主体性。学生工作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并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一、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传统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注重人发展的广度,即德、智、体三方面,相对于全面发展观的单维度性,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多维度的,它包含人发展的长度、广度和深度。人  相似文献   

13.
韩涛 《现代语文》2008,(6):12-13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学文学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在掌握和运用语文能力,增强语言感受力,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思想道德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求: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崇高性和至善性。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人才素质品格。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要求: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崇高性和至善性.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求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崇高性和至善性.  相似文献   

18.
要使我们的国家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特别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深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教育战略,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有鉴于此,中小学教学必须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高语文水平本质上就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因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和必由之路,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上,才有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因此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