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长江实测水文、泥沙、河道地形等资料,分析港区所在河段的河势变化,从河床角度提出了适宜港岸线利用规划的初步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脑子河段处在三峡工程135m运行水位的变动回水区,天然情况下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平衡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河段洲滩、岸线无明显变化,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右侧主槽土脑子一带.由于汛期淤沙在汛末、汛后及次年消落期冲刷不足,河段产生了累积性淤积.分析表明,水库调度、来水来沙、河床形态是影响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洞庭湖与长江汛期(5~10月)1981~2017年的日平均流量资料,计算了洞庭湖与长江消落期(5~6月)、主汛期(7~8月)和汛末期(9~10月)的汇流比,运用区间频率和累积频率统计分析其分布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趋势分析。通过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汇流比的对比分析,认为洞庭湖流量在整个长江干流中所占比例有减小趋势,且在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洞庭湖流量在长江干流所占比例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道基流减小,河槽淤积萎缩,过洪能力降低,河势摆动变化加剧。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后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利河势,严重威胁着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5-16
距黄河汛期还有一个月之际,为及时了解下游河势变化情况,5月9日~14日,黄委防办组织河南河务局、山东河务局、黄科院和信息中心有关人员,重点对河南孟津白鹤至山东郓城杨集河段进行了汛前河势查勘。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水文模拟在区域规划、工农业应用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在其分析过程中,汇流阈值是直接影响流域形态的关键参数.借助ArcGIS9,研究了汇流闻值不确定性对流域面积及河道等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汇流阈值对流域支撑面积及水道等级有重大影响;阈值与流域支撑面积呈正比线性关系;而与水道等级则呈阶梯形递减关系.可知基于DEM的水文分析,确定汇流阈值需要全面考虑区域水文历史资料及现状,充分重视汇流阔值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洞庭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水体含沙量下降,透明度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小,水体流速减缓。近年湖体氮、磷等营养盐污染负荷有所加重,洞庭湖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洞庭湖局部区域已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兴建三峡工程的构想始见于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30年代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曾组织过三峡河段的察勘,提出一个修建低坝方案的设想.40年代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研究三峡河段开发问题后,曾提出一份较详细的开发计划报告.嗣后,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签订合约,对三峡工程进行了一些初步研  相似文献   

9.
下荆江河势演变过程及特点是因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决定的 ,作为动力因素的水文条件也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只有深刻理解水文条件与河道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化趋势对下荆江河道演变的决定性作用 ,才能找出合乎实际、科学的河势控制方案。阐述了下荆江演变过程及特点、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 ,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论述了建国后控制河势的过程和基本经验教训 ,分析了今后进一步控制下荆江河势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鄱阳湖的倒灌特性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较三峡工程运行前的1990~2002年,三峡工程运行初期(2003~2008年)年均倒灌天数和年均总倒灌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而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2009年)以来二者均显著减小;2年际变化方面:2002~2009年期间倒灌发生的频率最高;年内分布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7月、10月、11月最大倒灌流量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少,而8月和9月则出现了较大增幅;3 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年均流量和年倒灌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水文工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40年来我们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和胜利完成了下列各项工作.1 发展与建设水文站网,积累基本水文资料这项工作为三峡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又是三峡工程水文工作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长江宜昌以上地区约100万平方公里集水面积内勉强维持观测的水文观测站寥寥无几,且观测技术十分落后,测次稀少,资料精度很差,甚至有伪造现象.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滞留于库区,清水下泄,出库泥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河床受到冲刷,支流湖泊的供沙也将发生变化,使得进入长江中游河段的泥沙有所减少。本文对长江中游干流河段螺山水文站的径流及来水来沙等水文特性影响进行研究,对于该地区乃至下游地区的防洪调度、港口修建、航道整治与维护、滩涂围垦、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列材料,解答1~6题。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宝库之一。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自那以后,无数的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对维斯瓦河上游河道整治的结果进行地貌形态学和水文学的分析。该河段的河道整治始于19世纪中叶,主要是满足通航要求的整治。选择该河段进行研究还因为该河段有关河道走势、河宽变化的资料较全,上溯至1780年,跨度达220年左右,可以进行整治前后的对比。从1930年起建立了水文网站,进行水沙观测。  相似文献   

15.
谢尔曼单位线是根据流域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出来的流域汇流曲线。其常用方法有分析法和试错法。但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分析法,常常得出不合情理的结果,人为干预的成分较多。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从流域汇流的特性出发,建立一组流域汇流的线性方程组,通过矩阵运算后,经迭代来求解单位线。该法符合最小二乘法原理。从水文系统的概念来说,它是一种根据系统输入(净雨过程R_1)和系统的输出(流域出口断面的地表径流过程Q_1)寻求中间转换函数单位线过程q_1)的系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江九江市城防大堤溃口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九江市城防大堤的基本情况及其河段的河势和水情;简述了大堤溃口过程;分析了大堤溃口原因,指出是由于堤身和堤基存在缺陷,产生管涌并发展,导致溃口。  相似文献   

17.
1 黄河河南段滩区概况 河南省黄河设防河段自洛阳市孟津县白鹤至濮阳市台前县张庄,河道长464km,落差77m左右。河道比降上陡下缓,不同河段有不同的排洪能力。京广铁路桥以下河道两岸均有大堤约束,堤距一般在5~10km之间,最大达20km;河道为复式断面,河槽两侧有宽广的滩地。由于河势游荡不定,因此两岸滩地常有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黄河河南段滩区土地面积为2200-2600km^2。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沙市河段洪水造成的巨大灾害这一历史事实出发,分析了洪灾的特性,论述了防洪的对策,认为三峡工程确是防治洪灾的关键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 黄河东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进入渤海的过渡河段,河道全长12.178km,纵比降约为万分之一,河道比降较缓,排沙能力比较底,两岸堤距0.6—1.3km,河道最窄处572m(麻湾险工两岸堤距),是河道进入麻湾至利津王庄三十公里窄河道的咽喉,具有窄、弯、险、历次决口多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及调水调沙的实施,流量加大,冲刷能力强,滩地坍塌,险工出险及河势变化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