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朝杰 《大观周刊》2012,(47):75-75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从法律层面落实下来,正体现了消费者和经营者非平等的法律关系,保证着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消费者权力权利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消费者其他权利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在法治社会中,更要加强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管和维护,全面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报道,不仅起到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各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使消费者深入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益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厂家、商家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运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纠纷的合理解决。但近年来,一些媒体的消费维权报道却引发了名誉侵权官司。如何处理消费维权与名誉侵权的冲突问题,值得新闻工作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彤 《新闻实践》2010,(8):44-45
《市场导报》关注经济、关注市场,对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种种侵权行为,通过维权报道进行揭露和监督,维护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其一项重要的职责。如何把维权报道做好,使其以精准的“出击”吸引人,以透彻的说理折服人,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报道,不仅起到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各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使消费者深入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益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厂家、商家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运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纠纷的合理解决.但近年来,一些煤体的消费维权与誉侵权的冲突问题,值得新闻工作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传媒应通过舆论监督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海的《消费报》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之一的报纸。本文拟通过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些事例,说明消费者报刊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履行法律赋予的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项立新  王文 《新闻前哨》2001,(11):37-38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的时候,关于“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实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直到1994的元月1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人们才逐步理清了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天,懂得利用《消法》来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的不在少数,而注意研究《消法》的经营者也日渐增多。应该说,《消法》的普及,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舆论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维权,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 当我们高举维护消费者的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些企业不仅职工的维权到不了位,而且工会自身的维权也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个到位,才能切实维权。一、建立工会干部自身维权制度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而维权的  相似文献   

8.
赵国梁 《新闻窗》2008,(4):114-114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渐觉醒。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的维权意识更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作为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四川工人日报以“宣传工人阶级,报道时代信息,维护职工权益,服务社会读者”为办报宗旨,广泛服务全川职工及社会读者。近年来更形成了“坚持机关报性质,突出维权特色,兼有晚报风格”的办报思路。川工报的维权报道,已由过去即兴式的报道发展为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关系变化所产生的职工关注的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由过去主要维护国企职工权益发展为既维护企业职工权益,也维护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科技人员、职工家属子女、打工仔、消费者等的合法权益;由过去主要在一版进行维…  相似文献   

10.
工会档案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劳动者进行维权、参与管理和监督、教育的职能之中,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现行的工会档  相似文献   

11.
维权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是媒体彰显新闻力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少数媒体在维权报道中逐渐偏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旨,陷入炒作卖点、赚取眼球以期"暴得大名"的私利追逐之中,出现了娱乐化、八卦化、煽情化、低俗化等现象,大量似是而非、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甚至蓄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农民工维权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缨  刘君 《四川档案》2008,(5):11-12
该文认为,建立农民工档案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民工权益诉讼或仲裁时经常遭遇举证难,农民工维权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用工单位承担提供农民工档案等证据的举证责任,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渠成 《新闻记者》2000,(10):54-55
在当前的广播节目中,往往设有消费类板块,而在 此类板块中,深受听众欢迎的恐怕要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投诉类节目(以下简称投诉类节目),比如东方广播电台的《上海潮投诉热线》,收听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投诉类节目如何才能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又顾及到新闻传媒的特点?这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想法。 1.设立投诉类节目的合法性和社会现实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广告法》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立法目的更加人性化,核心是维护广告真实性,制裁失信行为。特别明确了虚假广告的定义,新增了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章程,中国记协设立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简称维权委),其宗旨为:贯彻执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依法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不受侵犯,努力促进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对新闻政策、法规以及新闻诉讼案例的研究;推动全社会对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的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变化,物质丰富了,百姓生活改善了,但我们媒体在报道百姓日益丰富的经济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揭露隐藏在经济生活下的暗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维护,商家的不法行为应予披露。对于这一点,我国大多数媒体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3·15"前后,各地媒体都加大消费领域的问题报道,形成强大的维权舆论氛围,但这一媒体"维权战"大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阶段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于完善,以及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仍然面临一定困难.为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致力于能够给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传媒监督的职能,使广大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地维护.作者在本文中就法律视野下劳动者维权和媒体监督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针对劳动者维权难的现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沈德威 《新闻传播》2006,(10):46-46
提高维权报道认识 履行维权神圣职责 要搞好维权报道,首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这并不排斥必要的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开始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工人报刊必然把新闻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维权报道上。披露和批评某些严重侵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以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成为工人报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8月18日,中国记协在京召开了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座谈会,同时宣布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委员会由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公检法司方面的新闻单位和政法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会后,我们即约请一些委员就“维权”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作为权利人,享有专有出版权,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何种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本文将结合维权打盗实战,分别从"威权"、"维权"、"委权"、"卫权"四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