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课前准备1.课前每人阅读一本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带到学校。2.介绍图书  相似文献   

2.
何静 《学语文》2016,(4):29-30
古诗文"读出信息"、"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问题"这四个教学环节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古诗词传统的教学套路——读准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朗读背诵,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现象,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相似文献   

3.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教学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都具有基础的作用,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立足就离不开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课堂现状及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向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5.
一.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乐学的态度,掌握会学的技巧,形成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总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本课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课堂的主流地位。“理清思路”,“综观全局”,“质疑问难”.“体味情感”这四个教学环节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阅读创意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遵循学生递进式的认知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尝试着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疑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是我对培养阅读兴趣的几点想法。一、教学中培养诵读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但平时的测验以笔试为主,读能力的培养被置之一旁。上课时,以讲代读,以练代读。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好胜过讲得好。教二年级语文课时,有一首小诗《我爱祖国》,我先让学生自读,把诗句读通顺;再同桌互读,读出爱祖国的自豪之情;  相似文献   

9.
一、自读 ,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 ,读是关键 ,是“问”和“悟”的基础 ,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 ,读通 ,读懂 ,读熟。读出重点 ,读出情感 ,才能发现问题 ,有所感悟。1 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 ,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2 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 ,尽情诵读。可独自读 ,也可约伴读 ,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 ,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以培养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但是在中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读课文。”对学生来说,阅读是枯燥无味的,作文是生拉硬凑的,读课文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农村中学学生对学习语文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怕学古文,怕写作文。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说要变教师的"教"为引导学生主动的"读",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一、以读激趣、初读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在课文朗读之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检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读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求学生能读得准确、流利而有感情.让学生在反复、流利的朗读中体会到读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主动争取读好.其次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生说话和识字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此时应该多途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无法产生阅读兴趣,学习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更不用说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审美价值,这与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在读中积累知识"、"读出感情,读出兴趣"的要求严重背离。语文教师要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就此做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讨。一、生动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导读,激发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营造阅读教学的情趣。如在导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时,我先要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5.
一、消除“恐惧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做阅读题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原文难理解,害怕自己做不了……诸如此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懒惰心理作怪,他们大多数喜欢做比较直观的题,做阅读题要阅读比较长的文章,而后再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太麻烦。要消除学生这种恐惧心理,我认为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相似文献   

16.
一、说设计理念 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谓之美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美,达到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有感情地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有感情朗读主要是把文章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话)。所以要让学生沉浸到作品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意味。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小学低年级是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课设计以激发兴趣、入景生情、读中感悟为突破口,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5个生字,课文后绿线方框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喜欢家吗?…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小学低年级是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课设计以激发兴趣、人景生情、读中感悟为突破口,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简简单单教语文,读为先;美读乐读学语文,读为贵. 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办法能取代或超越阅读这种语文学习方式,只有寓教于读,寓学于读,寓乐于读,师生一起美读乐读,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在高考中让学生胸有成竹、笔底有“花”、挥毫自如、淡定从容.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人认为"情趣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运用听、说、读、唱、玩、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是富有情趣、充满快乐的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我要学"英语的爱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