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人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建都长安(今陕两两安).渐次削平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至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统一.高宗总章元年(668)击灭高丽.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相似文献   

2.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人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渐次削平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至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统一。高宗总章元年(668)击灭高丽。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相似文献   

3.
纪明鸿 《山西档案》2013,(Z1):28-29,34
太原,有着4770余年的建城史,别称有唐、晋、晋阳、并州、北京、龙城、太原等。历史上的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曾定都于太原(晋阳)或以太原为政治中心。目前,全市共有文物古迹195项,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将山西省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加强太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9年12月30日太原市政府正式发布执行了《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作为记载着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由旧变新"的太原市房产档案馆,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城市文化、见证城市生活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史话老陈醋     
偶然造就的味道酸甜苦辣咸,谓之"五味",其中酸排在第一位,说明醋在中国人的口感中的地位之重。中国人吃醋由来已久,究竟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已经无法考证出具体的年代。醋古称醯,又称酢。《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源地,史称公元前8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已遍布城  相似文献   

5.
火烧晋阳     
张珉 《山西档案》2004,(4):49-53
公元979年五月十八日,统一北宋的赵光义在攻陷晋阳后不到半个月,下令火烧晋阳城。豪华壮丽的大明宫与晋阳宫,名刻着唐王功业的起义堂和受瑞坛,一座四十里繁华都市,燃起了熊熊烈火,历经一千四百年七十六年的千古重镇在太原百姓的血泪中化作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6.
凡读过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的人,无不为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所倾倒.滕王阁之所以叫滕王阁是因为这座名楼是滕王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十九子)在高宗永徽四年(653)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廿二年后,即上元二年(675),新任洪州都督嗣伯屿在滕王阁大宴群僚,目的是想让他的爱婿乘机显露一下才华.  相似文献   

7.
报刊指误     
《今传媒》2002,(6)
太原怎只有200年历史? 《齐齐哈尔日报》2002年9月19日第七版,图片文字《太原古城古多》“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多年来十分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看到这儿大吃一惊,怎么太原古城只有200年的历史? 太原古称晋阳,为《禹贡》九州中并州之首府,战国时代曾是赵国的都城,秦置太原郡,开始有了“太原”。太原的历史至少也得有两千年以上,绝不会只有200年。  相似文献   

8.
<全唐文>中收有李渊两则"褒降诏".这两则"褒降诏"记述了李渊对前来降唐的将领高开道与胡大恩分别加以赏赐和册封的有关事迹.李渊如此礼遇降者,为唐朝政治集团作出了卓越表率.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陇西,举旗于太原,建都于长安。可山西省运城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的李怀俊先生2006年却发表高论——唐高祖李渊是河津僧楼李家堡李氏始迁祖。2009年9月,李怀俊又将他的论点发展到极致,连李家堡所在的僧楼镇也成了“大唐发祥重镇”,并主编出版了《大唐发祥重镇——僧楼》一书。  相似文献   

10.
是温彦博,还是温彦将? 《南部新书》甲卷第22条:"温大雅,武德中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高祖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尔!’后弟大有,又除中书侍郎.大有一作彦博."行文与《会要》相近,其注似即针对《会要》而言.《唐会要》卷五四《门下侍郎》:"武德二年四月,温大雅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侍.高祖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至五年三月,彦博又为中书侍郎."《旧唐书·温大雅传》略同:"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寻转工部."都说与温大雅"对居近侍"的是"温彦博".  相似文献   

11.
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江西抚州金溪人,宋代哲学家.作过地方官吏,晚年知荆门军.其著述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他曾到信州鹅湖寺和朱熹见面,在辩论中显出了朱学和陆学的分歧.朱陆两派是南宋唯心主义理学的两大学派.陆九渊把心看作世界的本体,心从生理器官变成创造世界万  相似文献   

12.
唐初避讳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方面。唐高祖李渊沿袭传统,避 其祖之讳。唐太宗出于政治目的,并不刻意避讳"世民"二字。由于"世"与观世音菩萨中的"世"相同,历来 有观世音为避唐太宗讳改称观音之说。本文以发愿文为依据,澄清了这一历史误传。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时期,人们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李大钊早年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5年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领袖.  相似文献   

14.
太原房市高涨之"五行说" 久不来太原的人大都可以感觉到如今太原城南的变化:街路两旁的违章建筑被拆除,一些建设项目在兴建.曾经略显冷清的城南小店区,现在居然成了店铺毗连、行商坐贾云集的闹市.太原的城南几乎要成为太原商业和地产最活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近日,山西省档案局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太原公司太原中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颁发了"山西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牌匾.该公司是山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6.
温大雅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一部记载唐朝创建过程中,唐高祖李渊与其臣下言行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弥补了传统史料的不足,突出了李渊与李建成的功绩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龙渊中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昆明西郊小屯村,长虫山西麓,南距黄土坡1公里,距西站4.5公里,东南距大塘子村2公里(明代此地有军屯,名上中营,后为囤粮之地,故名"小屯",渐成村落,沿用古名,今属昆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管辖)。龙渊即深渊,古人认为内藏蛟龙,先秦杂家著作《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汉代杨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唐代刘禹锡《伤我马词》:"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易经》乾卦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潜深渊,可藏身千  相似文献   

18.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并称"朱陆",是有名的"金溪三陆"之一。陆九渊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他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手段也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尚华楠 《兰台世界》2012,(30):94-95
北齐先后建立的两个都城——邺城与晋阳,佛教寺观盛极时数量都超过了一千余座.与佛教寺观遍及各地相伴随的是佛像绘画空前发展,并对后世佛教和绘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述及北齐佛像绘画,首推曹家样的开创者曹仲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