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信息·数字     
广播电视要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通知指出,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担负着引领和示范的职责,必须带头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做全社会的表率。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要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其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不能因为肆意乱改乱用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2.
张颂 《现代传播》2001,(1):82-83
今年的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施行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必将发挥巨大的、长远的影响。我们的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有声语言传播的专业人员,一定会为此而欢欣鼓舞。一 我国的文字,秦始皇曾经明令“书同文”。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法规。它使得我们的社会交际、经济交易、文化交流、人际交往、人机对话都能够十分便捷、通达。这种文字的统一,对于异域的的联系、思想的沟通、认知的共识、历史的承续,无异于…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相似文献   

4.
困境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提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广播电视一律不得用方言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广电总局又发文禁止主持人使用港台腔,方言电视剧被荣止播出.闽南方言需要保护,但绝不能与普通话的推行相冲突,这是一个不能触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以下简称《通用语言文字法》 )于 2000年 10月 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 2001年 1月 1日起施行。根据宪法,制定了专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世界上属先进之列。《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国家赋予我们每个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说明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步入了完善的法制轨道,今后为祖国语言的纯洁、丰富和健康发展,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更重要的意义,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通知称,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等等,这些做法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吴文 《新闻实践》2007,(5):56-56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已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实施办法》是我省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政府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意义十分重大。对报纸来说,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行规范汉字,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制度,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8.
张涛 《新闻记者》2007,(5):56-56
作为浙江省关于语言文字的政府规章,《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已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今后黄金时间晚上7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1日重组改制后的山西广播电视总台五套广播节目全新亮相,其中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原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一套,中波819千赫)在午间时段推出了一档风格明快、更加贴近百姓的“说”新闻节目《天天说事》。每天中午12:00~12:30播出。《天天说事》节目作为新闻综合广播频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民营电视公司面临重新洗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2005年1月1日施行新的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修订)》,首次放宽外资准入范围,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电影制作列为对外开放领域。《规定》第一次允许境外专业广播电视企业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国内其他投资者可以合资、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1年1月1日,即新世纪的第一天,我们国家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对我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够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反映。立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1997,(2)
不久前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发了一个《关于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都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为加快普及进程,不断提高全社  相似文献   

15.
自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发出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到200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已按国际公例有了完整的法制体系。但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却任重而道远。尤其对现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文字现象,报纸更应当成为汉字规范用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依法加强广播电视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社会的首次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于12月17日、18日举行。这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家依法加强广播电视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全国有5万多人报名参加了本次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九届年会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年鉴》编委会主任刘习良,编委和部属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资料负责人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刘习良同志作了关于目前国内外形势、广播电视改革和《年鉴》工作的报告,听取了《年鉴》编撰工作的总结,会议讨论了1994年的编纂大纲,交流了组稿、供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期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100期。《学刊》创刊于1987年7月,12年100期中,共发表各类文章3500多篇,计约1330多万字。这些文章并非篇篇精彩,但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作品不在少数。这对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推动广播电视系统的学术研究、理论建设以及各项实际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学刊》不仅在广播电视界拥有广泛的读者,而且在全国新闻界、知识界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订户与影响。《学刊》是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的阵地,是全国广播电视工作者做学问的园地。关于《学刊》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广播电视活动的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近日由国务院颁布出台,并于9月1日正式施行.新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共分六章55条,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广播电视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条例》现定,各地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站,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制作、播放、传输、接收、交流交易、进口出口广播电视节目,都应当遵守《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法制局局长杨景宇认为,《条例》不但是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全体广播电视行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自1949年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 2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红色禁播令——《关于立即停止播放“恐惧斗室”广告片的通知》。原因是该广告有”侮辱中国人的嫌疑”,违反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和第七条“不得含有……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