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907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称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938年改国号为辽,以皇都为上京。983年辽圣宗复国号为契丹,1066年兴宗复称辽.至1125年天祚帝为金兵所擒,辽亡。  相似文献   

2.
赤峰地区是辽文化发祥地。公元907年,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契丹人在这里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契丹,公元916年改国号为辽。当时,中原地区群雄逐鹿,五代纷争,辽王朝乘机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与五代、北宋相始相终的强大政权。辽王朝疆域广阔,民族繁众,属国众多,国势强盛,在这一地区前后延续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3.
方东杰  曲赫 《兰台世界》2013,(11):116-117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契丹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由辽人金后继续发扬辽朝笃信佛教的传统,契丹人对佛家思想的参悟,促进了佛教在金代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契丹之称,最早始于《魏书·契丹传》。唐天复三年(903)耶律阿保机被拜为于越,掌握部落的所有军政大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从此开始契丹族庞大帝国的统治历史。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上对古城沈州建立做出贡献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首先,辽太祖是沈州古城建造的奠基人。建私城是契丹民族的特有社会现象,在契丹没有建国之前,契丹人通过战争掠取私奴和关内流人的投附,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内让私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形成村落,聚村为城,这些地区便成为了契丹贵族的私城,称为头下城,是军城,这样每个城都属于某个…  相似文献   

7.
王宇勍  石阔 《兰台世界》2008,(11):62-63
萧绰(953-1009年),是辽景宗的皇后,姓萧,名绰,小字燕燕.燕燕也是她的契丹名,又译叶叶、雅雅克[1].因辽景宗不问朝政,无论政事、刑赏、征收、用兵等诸多军国大事均听命于萧绰.史载,"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2].  相似文献   

8.
王修方 《兰台世界》2014,(1):152-153
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代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辽代体育对各种体育资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辽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与皇帝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辽代的体育文化具有全民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契丹辽王朝的政治生活中活跃着一支重要的汉官队伍,其中辽初的汉官群体尤具特色。这群在特定历史时期投身于契丹统治集团的汉官,其身份背景及仕宦历程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契丹辽朝建立之初的政权特点。  相似文献   

10.
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是阿尔泰语言学、契丹史和辽史的一项重要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在契丹小字释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契丹文字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契丹小字的成功解读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近20年来契丹文字石刻资料的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11.
孙思 《兰台世界》2015,(6):66-67
近些年来,随着辽代墓葬的不断发掘,很多契丹民族留下的乐舞图像和文字资料逐渐被世人所知,尤其是契丹的乐舞图为我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代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辽代体育对各种体育资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辽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与皇帝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辽代的体育文化具有全民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真长期从属于辽,深受契丹文化的影响.“借才异代”常用来概括金初的文化政策,表明女真人自觉接受中原文化,借前朝人才为当代治世所用,建立起一代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7.
余慕珍 《兰台世界》2020,(5):157-160
关于与北宋对立的契丹(辽),北宋士大夫言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一种是正面或者说是中性的话语,一种是非正面的话语。在文化上,北宋士大夫认为契丹是蛮夷,持轻视不屑态度;而在现实上却迫于军事实力,不得不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传统天下观与现实国家观的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北宋士大夫关于契丹的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可以看出北宋士大夫对于自我文化定位的摇摆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46-46
2002年6月10日至10月10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设计者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文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后,没有采用以往常见的“草原文化”主题,而是将视线集中在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之上,以契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线索,  相似文献   

19.
辽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汇合使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带有鲜明的时代、民族与地域特色。在汉族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祖先香火,两性之间的婚配原则上都是以男性子孙继承宗庙而使血统不断。这种目的的婚姻在契丹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但契丹人的婚姻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辽代雕成《契丹藏》之后,该藏经以赏赐、购买等方式传入高丽,这为高丽藏经的雕印提供了重要基础。《契丹藏》进入高丽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