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曙光》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爱国青年学生创办的一份在中国青年及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该刊创刊初期宣传“改良主义、科学救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早期组织的宣传阵地.《曙光》编辑思想的转变,正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步热血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对俄国十月革命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而接受社会主义传播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杜波 《新闻知识》2015,(3):91-93
《秦钟》是五四时期学生社团创办的地方性刊物,它以唤醒陕西民众为己任,介绍新文化与知识,将文化传播与变革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以解决陕西实际问题、落实新文化理论。《秦钟》在办刊方式、文化思想等方面深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是新文化在陕传播的重要渠道。其自身在共同思想基础、经验、经济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最终匆匆停刊。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现玉 《东南传播》2016,(10):47-49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这一报刊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笔者详细梳理了六期《共产党》月刊的200余篇文章,研究这一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状况如何,具体传播了哪些内容,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对建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希望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这个刊物,掌握刊物的任务和性质,加深《共产党》月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天津进步学生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不仅兴办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而且通过开办报刊、创办工人夜校和创建马克思主义图书馆等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为早期社会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经验对于新时期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杰出领导人张太雷同志,对革命报刊宣传工作作过重要贡献.在中学学习时,他就关心时事,阅读《民呼日报》、《民权报》和《申报》.在天津就读北洋大学法律系时,曾任华北《明星报》英文翻译.五四时期醉心于《新青年》等刊物上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成为周恩来同志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报》的热心读者.在这些报刊的影响下,他奋勇战斗在爱国运动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7.
从五四时期大量的出版物中,梳理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对其进行归类、综述,追溯了参与其中的进步人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并分析了其出版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份理论报刊,《中州评论》对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该刊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开展理论战线上的斗争;宣传民主革命纲领,维护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倡导工农联盟思想。该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下宝贵的经验:坚持党性原则,勇担时代使命;突出地方特色,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分类指导,发挥政治引领。  相似文献   

9.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张赟龙 《传媒》2023,(2):89-90+92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重要党报,受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全民化办报、网络化组织、经典化传播等个性化办报特点。正是这些独特的办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播树立标杆,并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解放日报》贴近群众、塑造精英、把握时机、受众本位的经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李宗泉  徐红 《图书馆论坛》1998,(6):72-74,62
本文概述了五四时期,由于李大钊、陈独秀的帮助,晨报副刊等"四大副刊"改革版面、开设专栏,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发挥了革命报刊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重新出版,并于1942年6月改版。作为解放区的一家党报,它履行着政府赋予它的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1941年和1943年的《解放日报内容索引》,回顾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与改版后的报纸的社论、时评,并看他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3.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薇 《新闻世界》2013,(1):107-109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演化轨迹,凸显了新思想的传播对思想解放、知识分子阶层解放和媒介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修慧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邵漂萍的夫人,人们一度忽视了这个原本应该很响亮的名字,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社会科学系列大辞典》一书中,她的名字被冠以“著名女报刊活动家“,她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报人,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潮》是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学生刊物,它受《新青年》影响而创办,在五四时期推动了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成为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扩大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而且践行了新文学的主张;其办刊模式也被各地学生纷纷效仿,催生了一批进步刊物。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对我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其传播途径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有重要借鉴意义,分析《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章,可以理清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和工人运动先驱.他革命的一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密不可分,从编辑《中国青年》到主编《日日新闻》《安源月刊》《少年先锋》《飞沙》《上海报》,以及《红旗日报》副刊《实话》等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的同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觉悟,影响了大批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19.
《晋绥日报》初名为《抗战日报》,是晋绥边区机关报。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党和边区军民互动的重要平台。其忠实践行党报姓党的办报方针,在积极探索报刊大众化的传播策略方面积累了地方化办报、副刊践行群众路线、语言本土化、杂志化编辑等重要办报经验;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办报宗旨对当下新媒体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