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领导人,其思想对印度影响至深,包括独特的种姓制度观。他号召改革种姓制度,谴责种姓通婚限制,要求根除不可接触制,同时却对种姓的团结和稳定念念不忘,充满矛盾。究其原因,是社会理想主义向政治现实主义的折服。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由于婆罗门教僧侣的竭力维护,印度的种姓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对印度社会肌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代级种姓民众反种性制的斗争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而在众多的反种制思潮中,释迦牟尼和他的宗教组织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2):194-195
童婚制度是影响印度妇女地位上升因素中的一个顽疾。一方面,童婚制度在历史上有着政治、宗教等根深蒂固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和经济、教育、法律等领域交叉制约。尽管印度政府在就业、教育、法律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社会观念的积重难返,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盛行童婚制度,甚至本该成为妇女权利捍卫者的执法人员,却成了童婚制度的践行者。印度妇女地位的提高,依然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印度封建社会,经济生活与社会关系自成一体的农村公社继续广泛存在,种姓制度随着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的加深而不断繁衍。印度教既是这种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又使这种社会状况更加凝固。因而印度政治上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易于被外来侵略者所征服  相似文献   

5.
锡克教教义以反对种姓制度而在印度的众多宗教流派中独树一帜,但基于种姓差别而存在的隔阂、歧视等现象在锡克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并没有消除,相反对锡克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度古代史,内容繁杂,深邃古奥,且缺乏原始资料。关于印度光荣历史的谈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印度古代史有如下的特点:经济上,它实行封闭而保守的村社生产方式;政治上,它长期分裂与短暂统一相交替;社会结构上,它有着独具一格、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文化上,它主要是瑰丽灿烂的宗教文明。  相似文献   

7.
摩诃摩耶是一个在残酷的封建思想素害下逆来顺受的落后妇女形象.封建门第观念不但浸染了摩诃摩耶的心灵,而且深入到她的骨髓,封建毒素已经内化为摩诃摩耶的个性和人格.摩诃摩耶的悲剧是人性的合理要求与封建势力施暴的斗争.她的悲剧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和广泛的代表性.《摩诃摩耶》恰恰是在摩诃摩耶的缺少反抗中表现出作品更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亚梅 《海外英语》2013,(21):250-251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晚期的代表作《浮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形式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依然存在着代表严格阶级体制的种姓制度如何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暴露它的迂腐,成为影响印度社会进步的桎酷。奈保尔透过威力父子的视角为读者再现了种姓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在进入工业化阶段前,印度的原工业化已达到较高水平,这在棉纺织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殖民化阻断了印度原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对原工业化也有巨大的压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姆贝德卡博士是印度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贱民反抗运动的领袖,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反抗种姓制,为下层民众寻求社会平等的斗争.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文章认为安姆贝德卡博士走上这反抗种姓制道路的原因主要是他认识到了自已出身低下,饱受屈辱的根源是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尤其是在他留学期间接触到西方启蒙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思想之后,推翻种姓制获取社会平等的意识更加强烈.而印度思想家的社会改革思想也让他得出了只有彻底推翻种姓制才能改变印度社会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关于人种分类、“种姓”历史的论述,章太炎表达出他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种姓”立国思想。其核心诉求是以主体民族掌握国家政权,族民对族国的情感构成其合理性基础。“种姓”立国思想之产生,乃基于章太炎对国家前途及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这一思路在近代史上的文化民族主义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种姓制是印度社会独特的一种等级制度。印度独立后,采取了种种措施以消除种姓问题,种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种姓制残余依然存在,“新佛教运动”的兴起表明了种姓问题依然严重。而种姓制度是与印度文明、印度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加上种姓政治的出现,使得这一制度有了得以延续的载体,所以根除它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根除它才能使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焕发青春,因为它仍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努力。独立以来,印度逐步建立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奖助学金制度,为处境不利人口接受教育提供了机会,为印度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世俗社会的君主制是导致宗教从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重要条件。印度宗教长期保持着多神崇拜的特点,或说长期没有出现“统一的神”的观念,主要是由于古代印度长期“没有统一的君主”所致。另外,由于雅利安人入侵而形成的种姓制度以及长期存在的村社制度所造成的政治上的分散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其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种姓制的政治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低种姓群体政治上进一步觉醒,他们形成自己的政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政党对种姓的利用增强,各种选举离不开种姓因素;种姓冲突频仍,导致政局动荡,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加重。  相似文献   

16.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全面地作用于其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印度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印度的政教关系及社会人群的政治意识有重大的影响,使得印度在近现代以前形成了一种淡漠政治的文化风气。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进入印度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印度的传统政治造成了剧烈的改变,使其从表象到实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印度教和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两个典型特征,古印度体育的发展深受其影响,一方面它们派生和促进了印度民族特色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又限制和阻碍了体育的健康发展,使体育走向偏狭和畸形。  相似文献   

18.
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而占全国人口1/4的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其中最贫困、最落后的群体。尽管印度GDP只有我国的1/5,但为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印度联邦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弱势群体学生奖助学金、弱势群体学生助学贷款、弱势群体学生公寓与寄宿学校等资助计划,使他们上得起学、上好学,有机会、有能力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印度弱势群体学生资助计划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教育普及、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进程导致印度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分层演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鉴于印度独特的国情,仅从种姓或阶级角度都不足以厘清印度社会分化状况。各国学者在对印度社会阶层的具体划分以及关于中等阶级的历史作用、规模等问题上既有共识也有不少分歧。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运用外来理论分析印度社会需要极其慎重,切实把握印度社会的实际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尊右卑左”观念的影响;释迦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洗浴其身。“九龙,,是佛教输入后中国化的产物;释迦牟尼娶妻时所问“三从”,是借用儒家提倡的妇道。来表明印度古代妇女在宗法家族中的卑微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