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试剂用可溶性钡盐和盐酸或稀硝酸,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沉淀。加酸的目的是排除碳酸根、亚硫酸根、磷酸根等离子的干扰。但具体利用某一组试剂时,必须弄清其它有关干扰离子。 1.当试剂用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时,试剂中含大量Ba~(2 ),H~ ,Cl~-,被检液中必须无Ag~ ,不然产生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中学化学课本及其一些中学化学读物中都曾提到检验硫酸根离子(SO_4~(2-))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也常见到这样的描述:如果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时,说明该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SO_4~(2-))存在。甚至在一些高校的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来源 高一化学教材(人教版)136页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稀硫酸、硫酸钠、碳酸钠三种溶液分别与氯化钡溶液作用,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其中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即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的)溶解。由此得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可通过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或稀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的方法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4.
例1在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钾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钾离子、氯离子各为1.5mol,镁离子为0.5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点拨由电荷守恒知钾离子、镁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应等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对骨胶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沉淀滴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测定骨胶中的氯离子,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排除干扰,其测定结果与沉淀滴定法相近。  相似文献   

6.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8.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从教材内容来看 ,是通过对比 ,得出“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 (或稀硝酸 )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这一结论。检验中使用盐酸 (或稀硝酸 )可排除某些阳离子的干扰 ,但是不能排除象银离子这样的金属离子的干扰。如果仅仅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学生容易产生机械的模仿 ,以为向任何一种被检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盐酸 (或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便得出存在硫酸根离子这样不可靠的结论。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错觉 ,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教学过程 :1 学生预习教师做…  相似文献   

9.
味精———谷氨酸钠,这一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在化学上用它鉴别还原糖却很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利用它与铜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和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以此鉴别还原糖,收到较好的效果。1、实验原理味精与铜离子生成配合物,防止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配合物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铜将还原糖氧化为复杂的产物,而本身被还原为氧化亚铜:  2、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炉、石棉网、烧杯、试管。(2)药品:味精(食用品)、蓝矾、氢氧化钠、葡萄糖、果糖、蔗糖、0.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300万/年重催烟气脱硫装置中含硫污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现在炼厂采用莫尔法测定含硫污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得结果偏大。因此,在莫尔法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了预处理步骤,将影响氯离子测定的杂质离子转化为无影响的硫酸根离子。并对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及时准确的配合生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例1在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钾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钾离子、氯离子各为1.5mol,镁离子为0.5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缩二脲与铜离子生成的紫红色配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 ,紫红色褪去 ,生成无色配离子———缩二脲亚铜配离子 (条件适宜 ,还可产生白色沉淀———缩二脲亚铜 ) ,以此来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Zn(Ac)2(乙酸锌)沉淀水中S2-(硫离子)抽滤除去水中其他杂质,使沉淀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过氧化氢)氧化成SO42-(硫酸根离子),用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仪测定SO42-换算成S2-含量,检出限为0.02 mg/L(S2-),对ZnS(硫化锌)沉淀条件的选择,影响氧化ZnS的因素,空白及干扰问题进行了实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组成复杂的酸性镀铜液中,因干扰离子多,氯离子含量低,用银量法难以准确测定镀液中的氯含量。采用BaO作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消去干扰离子,建立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在95.37%103.5%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5%,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为3.6%。  相似文献   

15.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从教材内容来看,是通过对比,得出"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这一结论.检验中使用盐酸(或稀硝酸)可排除某些阳离子的干扰,但是不能排除象银离子这样的金属离子的干扰.如果仅仅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机械的模仿,以为向任何一种被检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盐酸(或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便得出存在硫酸根离子这样不可靠的结论.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错觉,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实验初探     
统编高一化学教材中有几个实验,作如下改进,效果较好。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少教科书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大都用氯化钡溶液。但如果被检验的溶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而含有银离子,加入氯化钡溶  相似文献   

17.
李德前 《化学教学》2000,(12):39-39
人教社’95版初三化学书P1 90 有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 ,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也可能只含其中一种物质。为了鉴别它 ,做了下列实验 :(a)取一些白色固体溶在水里 ,有白色沉淀生成。把该悬浊液过滤 ,滤液无色。(b)在滤出的沉淀里加入盐酸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滤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2 )操作 (a)里滤出的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3)滤液里含有哪些溶质的离子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化肥残渣中的有机硫和无机硫含量的测定,通过进行消化使其转化为硫酸盐,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硫酸根以BaSO4沉淀析出,过量的钡离子用标准的铬酸钾溶液沉淀,用邻联甲苯胺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过量的CrO42-,结果表明,SO42-质量在0~250μg之间服从比耳定律,平均实验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73%,平均回收率为99.9%。  相似文献   

19.
对银氨溶液自身反应成镜做了探究,发现用浓度大于6%的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添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置于90~100℃水中水浴加热,能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设计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的实验,实验生成了银镜;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浓度几乎不变,认为甲酸没有参与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20.
l现行高中教材中Cl^-的检验方法 现行教材的实验根据是初中盐酸的鉴别方法,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验。氯离子跟银离子能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白色凝乳状沉淀。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