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及高职院校的注重。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升级,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创新。经过实践的尝试与理论的整合,逐渐形成了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其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存在内在契合,为校企协同创新理念指导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在现实状态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认识误区、导向不明、运行机制不畅、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制约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重新确立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目标定位,校企共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完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文化乃是在校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突破瓶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之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故受到国内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共推互聘项目"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为例,探讨建立并完善编导专业服务社会的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在教学中导入真实项目的项目式教学,实现社会行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做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3.
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面对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围绕战略协同、文化嵌入和共同治理三大支撑维度,构建校企合作运行的保障条件和长效机制,促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主体协同创新,促进多方共赢、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了"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建成多个产教融合基地,牵头成立中国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将"双元一体化"办学贯穿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全过程,增强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教融合理论,高职院校积极推广“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其突出办学特色,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保持同步。在宏观层面由地方政府牵头,形成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高度联动的新型产业链,但在实际推广中,由于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着多方面挑战。文章基于产教融合背景,深入分析“政校企”合作模式内涵与原则,立足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维度尝试对“政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促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6.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地促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院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职业教育创新性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人力资源支持,农业部积极推进校企联盟建设。2015年11月25日,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联合牵头成立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为加快职业教育由单一主体办学向集团化办学的转变,加快发展与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相适应、产教融合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以职教集团为载体,基于校企协同教育特点,针对其发展困境,分别从动力、管理、投资分配、技术能力积累、共享、保障与评价等维度,深入探究校企深度协同教育发展,并提出了有效路径,以期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针对目前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1.
任肖  吴倩 《教师》2023,(8):111-113
当前,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服务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等困境。因此,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应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共建演艺协同创新中心,以有效推动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建设校企演艺协同创新中心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布局,完善运营机制;做好校企协同,找准服务路径;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工作保障;打造精品力作,形成品牌效应;强化服务意识,健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技能人员的不断需求,需要职业院校提升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面对新时期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文章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研究,这有利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工作走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从校企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入手,构建以文化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基础,以组织管理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保障,以目的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动力的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硕硕 《福建教育》2024,(17):17-21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表现形式,从构建多元办学新模式、构筑教育教学新机制、共建协同创新新平台等方面,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值赋能。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存在多主体协同共治的管理体系尚未理顺、技能型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失衡、有效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可以采取以下路径:强化主体共识,建构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聚焦关键环节,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效能。  相似文献   

15.
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过程协同及治理结果持续等理论出发,构建“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关系薄弱、治理过程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治理结果评估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困境,提出整合治理主体关系、提高治理过程协同效率和实现治理结果持续化等路径,以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因此,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明确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阶段,并深入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持续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章从校企协同管理、校企协同招聘、校企协同培养、校企协同评价等方面入手,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具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优化为背景,具体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能开发》2013,(2):119-119
2013年1月18日.旨在创新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实现产业拉动教育,教育推动产业共发展的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2012校企合作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60余家学校及服务外包企业参加。据了解.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是河北省教育厅批复的省内首个以行业及企业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以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河北省服务外包产业管理部门为主导,相关协会、企业、高等学校、高职、中职院校为主体,实现院校与服务外包产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宗旨的产业性职业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18.
在政策支持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前沿理念,是实现政行企校社共赢、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进过程中必须遵循利益逻辑、特色逻辑、协同逻辑三大逻辑规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态创新对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可以将认知必由之路的价值进路、实施协同育人的赋能进路和创新合作共同体的联动进路作为取径之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强高校间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泉州师范学院牵头联办服装学院的实践为例,分析、探讨开展“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的背景、意义和运行模式,希望为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