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田家怡 《滨州学院学报》2001,17(1):48-50,94
论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变 ,界定了黄河三角洲的范围 ,给出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概念 ,追溯了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的渊源 ,分析了其源汇 ,为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缪彩虹 《学周刊C版》2010,(8):181-182
“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入则孝.出则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性的“载道”学科,更应该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孝悌”文化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类早期的历史是一部以开发食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历史,黄河三角洲早期的农耕文明与渔盐业生产,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提供了丰富独特的饮食物产,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民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孝”、“和”的饮食文化观,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对历史、地理学科融合教学进行解读,阐述了史地融合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文化探究”为例,呈现高中地理、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孔子的“仁爱”、“诚信”、“孝悌”等伦理思想,对和谐文化构建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充分继承和发扬孔子伦理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我们今天和谐文化的构建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表明孝悌之道是尧舜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考古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尧舜时期已有孝悌萌芽,夏代有忠德流行,商代则是悌道大盛,周人比较全面地形成了孝悌风俗,这些都是孔子系统孝悌思想形成的历史资源。孟子说孔子乃"集大成"者,其于孝悌思想亦然。  相似文献   

8.
儒家"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十分必要。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开办讲座的方式,让"孝悌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校园网络。在实施"孝悌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伦理亲情的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理智探讨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在朱子理学的深刻影响之下,孝悌文化在徽州宗族社会中的教化作用日渐突出。徽州人通过修撰方志、编修家谱等方式记录各个宗族的孝悌行为,使孝悌文化的发展达到顶峰。徽州孝悌文化的盛行取决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社会风气,并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孝养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伦法理,有利于徽州宗族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沂蒙孝文化渊源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沂蒙孝文化内涵丰富,表现为孝养、孝顺、孝敬等方面。沂蒙孝文化的产生,与农耕经济、宗法制、人类本性有密切的关系,亦与儒家孝思想的影响和淳朴民风有关。今天孝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风尚、建设和谐社会的结晶。批判地继承孝文化,有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促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同时,由孝亲可以引发到眷恋乡土,进而可以升华到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培养强烈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孝感是一个典型的孝文化城市,也是一个特色民俗和民间艺术丰富的城市。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孝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孝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携手共进,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孝文化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民俗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酒与尊老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义之一。从社会伦理学的层面看,孝的本质含义是“尊老”。作为孝文化这种尊老的社会伦理学特征,也明显地反映在酒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传宗接代、孝以事君、光宗耀祖等,但其本位是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文化在严重丢失,不孝现象屡屡发生,孝道观念淡漠。析其原因,主要是行孝能力下降、教育功能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途径有:践行孝道,养成行孝习惯;潜移默化在家庭中进行孝道教育;对在校生进行孝美德教育;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弘扬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6.
闽南民间故事是闽南民间历史文化的宝库,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塑造了许多孝文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具体表现为父子关系中的孝子形象,友邻关系中的孝礼形象,师生关系中的孝义形象以及官民关系中的孝忠形象等。这些形象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构建闽南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通过闽南民间故事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孝文化具有等级性和保守性等负面影响,但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回南和谐社会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联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中华孝文化精华,摒弃其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建设特色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组织的文化理念设计与选择,需要与该组织的性质、功能相适应,并具备超越性和开放性。传统孝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属于家庭这种血缘关系自然发生的组织内的伦理原则,其作用的发挥和维护依赖于熟人社会,它不能被无限制地推衍至其他领域。对于社会性的助老公益组织来说,选择孝道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是不适宜的,"孝行天下"难以实现。助老公益组织应以开放的眼光,汲取多方面的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