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究16周自主跑轮运动抑制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Aβ生成的机制。方法:选取C57系APP/PS1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转基因自主跑轮运动组(TE,n=12)和转基因对照组(TC,n=12);同时选取C57系野生型小鼠24只,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动组(E,n=12)和对照组(C,n=12)。TE组和E组小鼠从3月龄开始,除给予正常饮食、饮水,给予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TC组和C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饮水,不运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β-和γ-分泌酶家族的主要成员BACE1和PS1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ACE1、PS1、Aβ40和Aβ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性下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BACE1 mRNA(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2)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下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的PS1蛋白表达水平(P<0.05);3)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性下调了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Aβ40(P<0.05)和Aβ42(P<0.0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6周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抑制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β-和γ-分泌酶基因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AD小鼠皮层线粒体顺向轴浆转运驱动蛋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4月龄APP/PS1、C57BL/6J小鼠各4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5 d/w,60min/d,前10min负荷15m/min,后50min负荷18m/min,坡度为0。透射电镜观察皮层额叶、颞叶线粒体形态和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皮层额叶、颞叶线粒体驱动蛋白重链(Kinesin heavy chain,KHC)、驱动蛋白轻链1(Kinesin light chain 1,KLC1)、驱动蛋白轻链2(Kinesin light chain 2,KLC2)表达量。结果:1)电镜下C57正常对照组皮层突触、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线粒体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8周的有氧运动使异常线粒体数目呈减少趋势。电镜下可见安静组APP/PS1小鼠皮层出现神经毡结构松散,少见典型的突触结构,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异常线粒体的数目较多;8周的有氧运动改善其突触结构,可见排列整齐的突触小泡增多,异常线粒体数目有所减少。2)安静组APP/PS1组小鼠皮层额叶、颞叶KHC、KLC1、KLC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减少(P<0.05);8周的有氧运动显著提高皮层额叶KHC、KLC1、KLC2和颞叶KHC、KLC1的表达。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以通过上调APP/PS1小鼠皮层线粒体顺向转运马达蛋白Kinesin重链和轻链的表达,减轻线粒体顺向轴浆转运障碍,增加线粒体在突触的分布,改善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是运动改善APP/PS1小鼠行为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攻击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R、5-HT1B-R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为运动改善大鼠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攻击模型组、攻击模型游泳组、入侵组。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活动,采用Western-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攻击模型建立成功后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较高,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攻击模型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下降P<0.05;攻击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大鼠海马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游泳运动对攻击模型大鼠攻击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表达增强,使5-HT能系统功能提高,从而增强了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层Aβ沉积及突触cofilin异常聚集的影响。方法:清洁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AS)、运动组(AE),同月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S)。运动组进行8 周跑台运动,5 d/周,60 min/d。前10 min运动速度15 m/min,后50 min运动速度18 m/min,跑台坡度为0%。跳台回避实验和旋转杆平衡实验检测行为学变化,记录小鼠错误反应次数、达标率及不同转速下运动时间。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额叶和颞叶Aβ、突触素(Synapsin,Sy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额叶和颞叶cofilin、Syn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cofilin-rod结构。结果:1)行为学:6月龄APP+PS1小鼠较正常对照组错误次数显著升高(P<0.05),达标率降低(P<0.05),相同转速下运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8周有氧运动显著降低其错误次数(P<0.05),使达标率有所增加,并使平衡能力得到改善。2)6月龄APP+PS1小鼠额叶和颞叶均出现Aβ沉积、cofilin的异常聚集(以额叶更明显),同时Sy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额叶减少更显著,P<0.01)。电镜下额叶、颞叶轴突均出现微丝微管排列紊乱,有聚集形成棒状结构的倾向,可见早期空泡变性。3)有氧运动明显减少6月龄APP+PS1小鼠皮层Aβ的沉积、使额叶异常聚集的cofilin显著减少(P<0.01),同时增加了突触前Syn含量。电镜下可见轴浆内微丝微管排列整齐,结构趋于正常。结论:有氧运动抑制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皮层Aβ沉积,减少cofilin的异常聚集,从而增加突触前Syn含量,是其提高行为学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缓解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化疗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在肿瘤医院招募40名计划接受ANT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运动组(n=21,47.38岁±9.00岁)和对照组(n=19,48.47岁±9.28岁)。两组均接受常规肿瘤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运动组在ANT化疗期间进行有监督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频率≥3次/周。在ANT化疗前(第1次ANT化疗前)、中(第2次ANT化疗前)、后(ANT化疗结束后,第5次化疗前)和ANT化疗后3个月(ANT化疗结束后,间隔3个月)时,测试心脏毒性相关指标;在运动干预期间,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运动依从性。结果:ANT引起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表现为:1)在ANT化疗后3个月时,对照组NT-proBNP显著高于其化疗中(P<0.05),CK-MB显著高于其化疗前和化疗中(P<0.05);2)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对照组IVSd、LVIDd、LVIDs、EDV和ESV显著增加(P<0.05),E和E/A显著降低(P<0.05);化疗后对照组IVSs、LVM和EDV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和饮食限制对小鼠心肌Pink1、Parkin及Drp-1的影响,探讨运动和饮食干预心肌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方法: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耐力训练组(T组)、饮食限制组(D组)及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组(TD组),8只/组。C组不做运动,自由饮食;T组进行10周游泳训练,1次/d,5 d/周,第1周20 min/次,每周增加10 min, 第8周维持在90 min/次直至实验结束;D组进行40%饮食削减;TD组进行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方案分别与T、D组同。实验结束后取心肌,RT-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nk1、Parkin和D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情况。结果:1)与C组比较,T组体重下降幅度较小,心脏重量无显著变化(P>0.05),心系数显著升高(P<0.01);而D、TD组体重和心脏重量均显著下降 (P<0.01)。2)T组心肌自噬体增多,仅有Pink1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D组心肌自噬体增加,仅有Drp-1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TD组心肌自噬体增加最明显,同时线粒体受损严重,Parkin mRNA显著下降(P<0.05),但其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而Pink1、Dr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耐力训练或饮食限制均能提高小鼠心肌自噬水平,耐力训练提高Pink1表达来增强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信号;饮食限制提高Drp-1蛋白表达,协助心肌线粒体自噬发生;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导致心肌线粒体等结构病变严重,Pink1和Drp-1蛋白表达提高是高水平线粒体自噬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对不同性别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并从星形胶质细胞中重要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在运动抗抑郁中的作用。方法:雄、雌各40只小鼠根据体重半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和运动组(Exercise,Exe)。小鼠转轮运动28 d后,对照组和运动组按照体重平均分为无电击组(No Inescapable shock,NIS)和不可逃避电击(Inescapable shock,IS)组。采用自发活动、获得性无助、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运动对不同性别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GFAP、s100β、Cx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相同性别的小鼠,其对照组与运动组之间的自发活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雄鼠和雌鼠对照组电击后逃避失败次数、逃避失败潜伏期均显著性增加(P<0.01、P<0.001);雄鼠电击后运动组逃避失败次数、逃避失败潜伏期均显著低于雄鼠对照组(P<0.001);雌鼠电击后对照组逃避失败次数、逃避失败潜伏期均显著高于雄鼠(P<0.05);3)雄鼠和雌鼠的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悬尾与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4)运动后雄鼠和雌鼠的海马GFAP、s100β、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0.001),但雌、雄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运动在获得性无助和行为绝望模型中均显示抗抑郁的行为学效应,相对于雌鼠,运动对于雄鼠抗抑郁效果更加明显;2)运动抗抑郁的机制可能在于运动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加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双向通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长期耐力运动对反映骨骼肌线粒体生成和氧化功能的相关分子信号和生物酶的影响。实验方法:42 只雄性 SD 大鼠分为安静组(C,n=6)、中等强度运动组(M,n=18)和大强度运动组(H,n=18)。运动负荷为中等强度组 28 m/min,60 min/天、大强度组 38 m/min,60 min/天,每周运动5天,休息2 天,共7周。运动组动物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 h和24 h取材。荧光定量PCR检测PGC-1α 、NRF1、COXIV、CS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实验结果:(1)7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后即刻、6h、24h,骨骼肌PGC- 1α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362%(P<0.05)、657%(P<0.05)、116%,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111%、149%(P<0.05)、121%,COXⅣ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23%(P<0.01)、410%(P<0.01)、124%,NRF1和CS mRNA表达分别是安静组的1071%、429%、199%(三者均P<0.01)和839%、210%、203%(三者均P<0.01);(2)大强度耐力运动后即刻、6h、24h,骨骼肌PGC- 1α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74% (P<0.01)、130%(P<0.05)和68%(P<0.05),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87%、33%(P<0.01)和81%,COXⅣ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9%(P<0.01)、60% (P<0.05)和55%(P<0.05),NRF1和CS mRNA表达分别是安静组的235%(P<0.01)、362%(P<0.01)、85%和289%(P<0.01)、162%(P<0.05)、108%。结论:(1)7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增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2)7周大强度耐力运动使骨骼肌PGC-1α、COXⅣmRNA和UCP3蛋白表达出现下降,其中尤以COXⅣ和UCP3下降明显,这可能是骨骼肌线粒体生成受损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后线粒体形态结构以及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引起大鼠额叶神经元凋亡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组(E组,n=54),再根据运动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将 E组分为:即刻组(E0组,n=18);24h组(E24组,n=18);48h组(E48组,n=18)。 C组常规饲养,E组进行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无负重游泳4小时。用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神经元及神经元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AI);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Drp1、Mfn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检测发现E组大鼠大脑额叶神经元发生了细胞凋亡,E组各组大鼠AI显著性高于C组(P<0.01),E组各时间点AI比较为:E24>E0> E48,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一次性大负荷运动后各时间点Drp1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组( P<0.05),其中E24组大鼠大脑额叶Drp1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最强(P<0.01);与E24组比较,E48组大鼠大脑额叶Drp1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下调显著(P<0.05),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不明显(P>0.05)。结论: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引起大鼠额叶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该异常在运动后48h内呈现动态性变化,机体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Drp1、Mfn2表达,影响大鼠额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额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肾上腺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2(GRK2)、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以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探讨运动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对照组(SH-sed组)、心衰安静组(HF-sed组)和心衰运动组(HF-ex组)。HF-ex组大鼠进行10周跑台运动,SH-sed组和HF-sed组维持安静水平。实验后利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肾上腺素(EP)和去甲肾上腺素(NEP)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心脏重塑基因I型胶原(Col-1)、心钠素(AN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上腺GRK2和α2-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SH-sed组比较,HF-sed组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血浆EP和NEP升高(P<0.05);心脏Col-1、ANF和TGF-β1 mRNA以及肾上腺GRK2蛋白表达量上调,肾上腺α2-AR蛋白水平下调(P<0.05)。2)与HF-sed组比较,HF-ex组FS和LVEF升高(P<0.05);血浆EP和NEP降低(P<0.05);心脏Col-1、ANF和TGF-β1 mRNA水平以及肾上腺GRK2蛋白表达下调(P<0.05),肾上腺α2-AR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1)心衰时肾上腺GRK2/α2-AR信号通路异常造成儿茶酚胺大量分泌,最终引起心脏重塑以及心功能不全。2)长期有氧运动改善心衰大鼠心脏重塑并提高心功能,其机制与肾上腺GRK2/α2-AR轴功能部分恢复进而抑制儿茶酚胺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