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儿童认知模块性,是指把儿童认知发展理解为实质上是许多功能上独立的单元(模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思路是对世界范围内儿童“领域特殊性发展”研究浪潮的一种响应。本文集中探讨了关于儿童认知模块性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在确立认知发展模块性的基本涵义基础上,着重论证了在什么意义上认知发展是领域特殊性和信息封闭的,从而表明儿童认知发展的模块性。  相似文献   

2.
J.福多的“心理的模块性”概念隐含着这一“悖论”:心理的实质是非模块性的。其实,认知的“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确认“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有助于消除福多的这一悖论,从而,可倡导一种彻底的,整体性的心理模块论,即“输入系统”与“中心系统”两大模块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语言习得机制与模块性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倍受关注的两个问题,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就这两个观点意见不一.本文将对二者的认知心理做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J.福多所谓“认知机制的功能分类”(即把认知系统划分为“输入系统”与“中心系统”)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他的这一分类法既在方法学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也得不到现有实验证据的任何支持;它在理论上肢解了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导致一种心理的局部模块性),对认知心理学研究造成了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记忆用母语与第二语言所呈现的不同语言材料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时。文章从"心理模块性"的理论分析了其原因,说明不同年龄阶段习得的第二语言,在语言加工时,其大脑皮层所处的位置不同。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越小,在大脑皮层所处的区域与母语加工的脑皮层区域越重叠。对第二语言掌握得越熟练,激活的脑皮层区域越接近。  相似文献   

6.
论认知系统     
认知科学是研究认知系统的信息重构以及信息的输入、存储、输出等加工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是具有创造、控制和加工抽象符号的能力的认知系统。对信息重构的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能。任何一个具有智能的认知系统,必然能执行信息重构的功能。认知系统实现信息重构的认知操作是产生式。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是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以及模拟加工和数字加工,正向加工和逆向加工的统一。认知系统的结构是由感受器、记忆、加工器、效应器四个部分组成。加工器分解为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解说器三个部分。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是认知科学的外围学科。  相似文献   

7.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8.
中央执行性系统作为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主要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控制性加工,在工作记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央执行系统是可分离的,转换、刷新和抑制是三种相对独立的中央执行功能,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工作记忆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主要由前额叶调控,P300是反映中央执行系统功能的典型ERP成分;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性系统概念的辨析、相关研究范式的改进以及中央执行系统的训练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部开发中,过去的项目投资与地方经济联系不足而形成了"系统封闭"的不良情况,以及这一情况对西部地方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走出过去"系统封闭"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福多的“心理模块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其思想的理论来源,以了解福多“心理模块性”思想的形成过程。考察表明,福多正是在复活了加尔的模块理论的基础上,并沿着乔姆斯基所开创的道路,才进一步提出了“心理模块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对诗歌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涉及到"水"这一意象的,文章尝试将"水"作为始源域,分析它映射到的不同目标域,以及"水"在唐诗中隐喻的特点,以期从认知隐喻这一角度认识唐诗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12.
汉语“爱情”隐喻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文章以隐喻认知思维体验性特征作为隐喻始源域类型划分标准,分析与“爱情”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存在的隐喻现象,研究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关系,进而探究其隐喻认知机制,并试图构建隐喻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不同人群在应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千差万别的文化事实,由此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依靠自身的文化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但人类在以"文化规则"来摆脱其自然属性的同时,由对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偏离实现了回归。在这种往复的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文化下(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本土性生态知识体系。可以说,本土性生态知识,就是不同文化下的族群在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积累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 explain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fails to account for rule invariance in the face of capricious and informationally impoverished experience, offers no explanatory mechanism for the process by which systems of abstract rules are acquired, and offers less flexibility th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based on operations and reflective abstraction.  相似文献   

15.
霍玉文  陈清洲  黄瓅 《成人教育》2012,32(10):39-42
学分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管理体系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较好的耦合效应,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选课、教师(导师)及学制等方面。认知这一特殊性并推动其实现,将有助于深化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由此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为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Cognitive modelli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cognitive science. It is believed that creating cognitive models promotes learners’ meta-cognitive activities such as self-monitor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ir own cognitive processing. Preceding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such meta-cognitive activities actually promote learning effect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bringing about learning by creating cognitive models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we propose an innovative learning design, ‘learning through intermediate problems’ and also developed a web-based production system called DoCoPro that can be used anywhere and anytime in an environment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We performed three introductory cognitive science classes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learned cognitive modelling and constructed running computer models using our system.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construct production system models that solve pulley problems. They also posed their original pulley problems that their own models were subsequently able to solve. These generated problem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other members. The participants were able to find incompleteness in their cognitive models, revise them to remove the incompleteness, and improve their models while solving the given problems. The participants, by successfully creating sophisticated models, acquired a deeper knowledge of the learning domain. The class practices confirmed the utility of ‘learning through intermediate problems’ when constructing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creating cognitive models. In the third class, the participants constructed cognitive models solving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problems using DoCoPro.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underlying such problem solving is automated, therefore it may be difficult to verbalize and externalize such cognitive processes. The post-questionnaire showed evidence that the participants actually performed meta-cognitive activities while monitoring their own inter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包括两个概念领域: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从较具体的源领域到较抽象的目标领域的映射,隐喻意义是源领域的部分特征向目标领域转移的结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同样的源领域会导致目标领域的不同。但是,文化也是具有共性的,文化的共性也使得同样的源领域有着相同的目标领域。文章从"手"出发,探求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托,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和意向图式分析方法对英语介词"out"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out"以"空间"概念为原型,以隐喻为手段,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意义范围,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到非空间概念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刻理解信号与系统理论,文章着重分析了离散信号与系统理论中的分解思想,即将复杂的信号分解为简单的信号,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根据数学分析之方法,当采用不同的基本信号时,便形成了信号分析中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几种理论;从方法论角度而言,信号分析理论实质上体现了复杂对象的合理"拆分"与有机"整合",体现了以不同的视角及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