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万方:文学是一种自我表达常怡:用故宫的神兽给孩子造梦孙鱼和左昡:写给中国孩子的故事诗人童子:儿童诗是属于孩子的浪漫主义青年作家刘汀:在文学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超侠:永远葆有童真,永远热爱科幻“90后”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家庭土壤中孕育的文学梦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描述性”与“结构性”两种理路,也由此衍生出并不相同的概念意涵。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可以分解为“中国”“儿童”与“文学”三个关键词,但其语法关系不是三者语义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现代中国的情境下以“文学”为内核、“儿童”为显征的动态结构过程。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结构体系中,“儿童”是一个现代概念与知识,它的“发现”和“发明”均体现了现代知识的重构,也由此规约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性质。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基于“儿童”前摄义项的嵌入而使其成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类型。将儿童文学置于中国的情境,意味着在将儿童文学历史化的同时也将“中国”问题化与再结构化,从而展现了中国人立足本土情境探寻“儿童之为儿童”与“文学之为文学”的主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3.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与人有过一场论争。有人给“儿童文学”下了个定义:“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曹老师反驳: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论的视域来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评价问题,需要通过切近“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方式来寻求知识评价的基点、立场及标准,以期发挥学术评价的知识引领功能。从评价基点上来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知识学科化的现代框架中要兼顾学科规则评价的客观性和人为评价的主观性,侧重“儿童文学”的概念本体。从评价立场上来看,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具有知识的同源性、同质性,二者的一体化具有系统性特征。从评价的标准来看,中国儿童文学评价应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下确立,辨析“中国”“儿童”与“文学”的语法关系,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评价朝向融通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儿童文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的概念历来是文学界讨论的焦点。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及后人的总结都离不开儿童心理的因素。儿童本位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的审美特征展示了儿童的心理,展现了儿童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试从两代人精神对话的角度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尝试提出一种广义的“儿童文学”概念,认为作为文学活动的儿童文学是是成年人与儿童之间进行文化规训与“反女已训”的整合过程的一部分,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则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话语场与其结果。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儿童视角”的文学,即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且是一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文学.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若仅止于此,就不全面了.以这种片面的看法指导儿童文学创作会有损于儿童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宗法制度的统治下,儿童一向被看作是大人的“附  相似文献   

8.
来自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学者参加了在中国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心系儿童,放眼世界与未来,围绕以“和平发展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会议主题,就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既有具体的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形态和文学特征的探讨,也有宏观的对于儿童生存状况及儿童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的思考,此次会议是对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是一次大总结,一次大促动。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属于我们儿童的文学,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它便来亲近我们,与母亲的乳汁一起,哺育我们成长,所以,我们都喜欢它——“人之初”的文学。“名作欣赏”栏目将向读者展现古今中外儿童文学的精华——一个博大、神奇的文学天地。小朋友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童真的美感,而且还将接受文学的熏陶,并为今后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学底蕴。——编者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为什么要阅读儿童文学?首先,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儿童文学读者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的,肤浅、庸俗,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享乐式阅读;其次,儿童文学被纳入文化产业、娱乐经济的轨道,被迅速而无情地推向市场,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出版商在创作中难免不为市场的利益所驱动与左右,儿童文学的自律性被市场的他律性所取代,片面追求市场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儿童文学面临着大众传媒对儿童和文学的双重消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儿童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以及阅读媒介的种种改变,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和提升造就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高校、社会研究机构和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是和儿童文学的精神实质相契合的,所以应该抓住“新课改”的良机,大力推动政府、社会、学校甚至家长来重视儿童文学教育,因为它具有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祖农.卡迪尔的儿童文学创作在维吾尔现当代儿童文学史上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祖农.卡迪尔的儿童文学创作较为全面地梳理、概括和分析,以肯定其在维吾尔现当代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中国儿童文学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创新奋进的一年。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成长小说”研究取得突破、理论批评积极介入当今创作现状、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和创见,这些重要现象共同构成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与亮点。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同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同步前行,并折射出新的时代、新的民族生活的矛盾和走向。文章从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这四个方面勾勒了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的现状:通过作品分析,指出民族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和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民族儿童小说是最有光彩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考察敖德斯尔20世纪50-60年代儿童小说创作,从中看到儿童学民族性在这些作品中的独特体现;看到儿童学民族性的内涵在历史变迁、时代前进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又因为融入了儿童情趣而更觉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20.
2007~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两个不平凡的年份,对于儿童出版来说,也不太平静.尤其是儿童文学图书出版出现了一些热点和问题:一是女作家的儿童故事出版占居上风,二是纯文学少儿期刊发展壮大,三是图画书跟随外版风潮但有些突破,四是原创出版依然缺乏品牌建设,五是儿童图书阅读推广还过分商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