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的法制现代化的是一个日益形式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既有裁判方式的变革、法律教育的方式、法学者群体的形成、法律实务者的利益取向、对罗马法的继承等内在因素的驱动,也受政治权力、经济条件、宗教的理性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他的考量对于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启示有:将政治权力对法制现代化的主导地位纳入法治机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形成具有独立利益主张的市民阶层;法律职业者共同担负起推动法制现代化的使命;基于我国法制现状正确定位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谈法律信仰     
塑造全民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首要任务。塑造法律信仰需要有良法的存在、统治者和法律职业者法律信仰观、权威性法律的存在和公正的司法。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以吏为师,行政兼掌司法,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职业阶层。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多数成员以学者或官员等不同身份投身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导入者、法律教育的鼓倡者和法律制度的建构者,为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司法考试制度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所起的作用有限,在促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和中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方面目前难有建树。相当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难以从事法律职业,法律职业者内部也难以形成共同体。要使司法考试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尚须进行人事、财政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化发展的法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化是社会法治化的基础表象,本文借助对法律职业与法制现代化的理论诠释,揭示法律职业与法制现代化的互动关系;进而对法律职业化需求的形成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在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化发展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历程经历了逾百年,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中国法制建设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的法制以及法制建设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很多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而言,乃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层面仍对法制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特别是改变传统的法律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困绕我们法治建设的深层次障碍是司法职业者不良的职业道德使中国民众对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司法职业道德必须具备三个层次的内容。树立法官的法律信仰是加强司法职业道德的核心,从全方位教育入手,提高进入司法队伍的门槛,强化法官群体中法官之间的监督来加强司法职业道德,坚定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从而最终实现我们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比较深入地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法律,对之进行了批评和总结,一方面大胆地吸收了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精华,把反资本主义的法律,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不学理论,法学研究形式引进了中国。他尝酌古今中外的法制,综合历史上立法,司法,执法的经验教训,努力改革封建旧制,大力倡导研究中外法律,成为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法学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推进法制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可行的评价标准,并以之作为衡量法制现代化作业成效的指标。西方法学史是循着描述性思路和规范性思路探索法制现代化标准的,前者是通过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的比较来揭示法制现代化的,认为从身份到契约、形式理性化的现代法律和普遍与自治的法律秩序等是法制现代化的主要标准;后者则直接集中对法治内涵和目标进行分析,认为良法、法律王国的建构与法治的具体细节等是法制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我们可以在揭示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差异的基础上,梳理出关于法治的最低限度共识,进而提炼出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即形式上,法律规范是一个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相互连接的严密体系;价值上,法律制度体现理性、自由、民主、绩效取向和权力制约等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法律系统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性跃进过程,中国法律明的百年现代历程表明,社会主体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法制创设活动的抉择是中国法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契机,外域法律化对中国固有法律明的影响无疑是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重要动因,但既不是唯一动力,也不是主要动力,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政治和化条件才是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主要根源,现代化的人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市场经济本质特征角度探索法制现代化问题,认为市场经济本质特征决定法制现代化取向是:市场经济的效益性要求效益化法制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平等性要求法律以承认并维护平等身份为内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与当代国际社会法律趋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法制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加入WTO对其法制现代化的影响进行探讨,认为法制现代化内涵丰富,中国加入WTO将改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执法、司法公正,从而使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国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文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5.
考察西方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流变有助于廓清其内在理路,并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西方早期的法律发展理论是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系统的法制现代化理论形成于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法制现代化理论受到了来自于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有力批判;在回应批判的过程中,法制现代化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将法律以及与此类似的种种社会现象置于化分析的范畴,也许我们会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有一个独到的视角。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置于化变迁或化转型的大流中来进行一番玩味,我们会发觉这一现代化进程中许许多多的矛盾,会深切地感受到化变革的不彻底性以及化转型时期的混合性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留下的印记。面对传统与现实的冲突,面对传统对法制的阻碍,我们不得不提出重塑价值理念的必然,也不揣浅薄地发出化深层泛化启蒙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司法制度所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型法律人才。传统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当法学教育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更为现实、实用、讲究实务技术的现代法律知识与技能时,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执业人,只有经过现代法学教育体制熏陶的法律人,才能在中国的司法和社会各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书写作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是法律职业者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法律文书是法律思维的成果;法律语言是法律职业者解决纠纷,进行意见交涉的工具,是法律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书要增强说服力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法律文书写作教学,要围绕上述问题,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强化其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阶层的人权现状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而农民工已发展成为人数众多的一个特殊群体.但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权利现状不容乐观,大量侵犯农民工权益案件均呈现出阶层性歧视、低工资、工伤和职业病高发等共同特征,这表明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弱势阶层.为加强农民工人权保护,需要从农民工的阶层属性出发,突出农民工人权保护的阶层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在立法层面上,应通过法律的立改废活动,承认农民工的权利主体资格,对农民工阶层给予特殊的法律制度安排;在执法层面上,应强化政府责任,突出政府在保护弱势阶层中的特殊责任;在司法层面上,应建立针对性的司法保护渠道,给农民工阶层的权利保护以及时的救济;在社会组织方面,应发挥工会等社会组织对农民工阶层权利保护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农民工阶层人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书写作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是法律职业者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法律文书是法律思维的成果;法律语言是法律职业者解决纠纷,进行意见交涉的工具,是法律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书要增强说服力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法律文书写作教学,要围绕上述问题,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强化其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