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升华,表明中国记者新闻思维方式已发生变革。因此,当我们研究深度报道时,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当代中国记者新闻思维的变革趋势。现在关于深度报道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新闻报道有深度与厚度的愿望越来越强.这在客观上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传媒在报道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势在必行.在新时期如果记者仍恪守传统报道规则,沿用传统报道模式和采写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一些记者在业务上想上一个新台阶,却找不到突破点,不明问题的症结.我以为,这是目前新闻记者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除了解决思想观念这一首要问题外,加快思维方式转变确是记者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新时期记者转变思维方式的必要性,记者应有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目前记者思维方式滞后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从本期开始,改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管、主办,有关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等业务,由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为了把这份全省唯一公开发行的新闻理论业务刊物办得更好,本刊编辑部草拟了《记者摇篮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进一步办好《记者摇篮》的意见。这个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以服务为宗旨,竭诚为新闻媒体、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大学新闻传墉学院(系)师生服务,力求办得更实用、更耐读、更权威。希望各新闻媒体和各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有关单位.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大学师生座谈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对记者来说是指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新闻事件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更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基本体现。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力不是  相似文献   

5.
雷明德 《今传媒》2006,(3):48-49
新闻采写贵在其“新”,新闻工作者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字。新,体现在方方面面: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其核心是思维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思维如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现实生活再次告诉我们: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一、追踪思维方法追踪思…  相似文献   

6.
《记者摇篮》2005,(9):62-64
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从本期开始,改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管、主办,有关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等业务,由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为了把这份全省唯一公开发行的新闻理论业务刊物办得更好,本刊编辑部草拟了《记者摇篮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进一步办好《记者摇篮》的意见。这个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以服务为宗旨,竭诚为新闻媒体、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系)师生服务,力求办得更实用、更耐读、更权威。希望各新闻媒体和各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有关单位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大学师生座谈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解航 《新闻知识》2002,(9):17-19
战地记者(wcorrespondent)的别称是“随军记者”,它也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同样也包括义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录)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这种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西  相似文献   

8.
新闻创新,不言而喻,是指编辑记者在采制新闻的过程中抛开旧有的思想,摒弃以前或现在的那些编辑记者们常用的结构方式、切入角度等等,寻找新的报道方法,使采制的新闻不拘泥于传统,生动活泼,富有新意,与众不同,并且让受众乐于接受。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可以锻炼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一种同中求异的习惯,掌握捕捉独家话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新闻业务讲座,于6月26日进行了第七讲,由人民日报记者、《中国老年》杂志总编辑纪希晨讲授了新闻通讯的写作及采访经验. 举办新闻业务讲座的目的,是对北京市新闻系统新参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的新时期。作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追求什么?效仿什么?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不图官位,注重提高新闻业务素质 从事新闻职业,做官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正如一些老新闻工作者所说的,想做官就不要干记者,当了记者就不要想当官。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一辈子都是个记者,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新闻单位是培养和锻炼新闻业务人员的场所。 新闻单位是业务性较强的单位。当记者,作了编辑,就应专心致志地钻研新闻业务。新闻工作者不注  相似文献   

11.
大凡当编辑、记者或者通讯员的人都会说,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新闻的敏感性。但是,毋庸讳言,并不是所有的编辑、记者或者通讯员已经具备了这种新闻敏感性。 (一) 新闻的敏感性,说白了,就是会抢新闻。有人说过,真正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并抢时间适时报道在刚刚苏醒的大地上冒出的第一棵绿芽!因为春天的原野眨眼之间就会变成一片绿茵,到那个时候再报道发现绿草,便毫无意义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就是在每天发生的千千万万事件中,新闻工作者都能迅速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而立即决定采访和报道的一种业务能力或可称之为职业素质。”(人民日报》女记者金凤)。这种能力能使记者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和大量的事实中掂量出哪些现象和事实最具有新闻价值,并预知这些现象和事实可能引起什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曾有过一股“告记者热”(这里“记者”泛指记者、编辑等新闻工作者,下同)。这是我国新时期开展全民普法工作以来,尤其是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的新现象。新闻工作者对于当被告很不习惯,起码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这并不难理解。记者不能超脱于法律之外,还得去打官司。一时间,报道中涉及的人或单位的法定代理人与记者乃至新闻单位法定代理人对簿公堂的事屡屡发生。这种诉讼大都由报道所引起,所以对新闻工作来说,它首先有一个采访过程中的法律问题。采访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处理好了,一般就不会导致“新闻官司”,即使由于有人无理纠缠以至诉诸法律,记者也能在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李桂芹 《新闻三昧》2008,(12):44-45
一个新闻事件报道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这是新闻工作者具体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得好则成功,运用得不好则失败。所以,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是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由山东《青年记者》编辑部主办。山东齐鲁电视台协办的2000年记者论坛,近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山东省内外的新闻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和中国青年报报业中心副主任、《青年体育》总编辑毕熙东分别就网络时代的记者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关于体育新闻的思考作了精彩演讲,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论坛还进行了论文宣读和评选。这次论坛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新闻业务论文60余篇,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业务进行了探讨,部分论文角度新,主办单位准备结集出版。山东省举办2000年记者论坛@滕传江…  相似文献   

16.
著名记者李普曼说得好:“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这是记者的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就曾说:“没有新闻鼻、新闻眼,请滚蛋.”  相似文献   

17.
知识之窗     
类别:新闻采写编号: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访问和调查,迅速采集新闻的职业性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是记者最基本的业务活动,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采访是一门学问,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事物是复杂多变的,采访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对象、场景、条件,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采访的基本方法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意识形态工作,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并迅速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他们有句话:“新闻记者的嗅觉,应当像猫对老鼠那样灵敏。”新华社高级记者林枫对此有过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新闻工作者每天耳闻目睹不少新的信息。怎样判断一条信息的新闻价值、怎样报道,需要我们迅速作出决断。这种发现和鉴别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能力,就叫作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不是新闻工作者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它是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社会责任、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艺术,是指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等技巧的完美统一。记者采访不仅是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还应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事物的特殊属性、相互关系、内部矛盾甚至某些规律。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