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丹红 《学子》2013,(6):34-35
一、课堂布趣,让学生的情绪high起来1.数学游戏——快乐"数学好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游戏情绪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告别数学课的"无聊",让数学课堂high起来。在学习"函数图像"这节课上,我选择了一个以数学游戏为载体的例题。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数学是科学,数学课堂是艺术,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改以来,数学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借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从目标导向性,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性,教学的实效性四个方面阐述"简单有效"是情境创设的朴素追求.  相似文献   

4.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数学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当然是数学老师应  相似文献   

5.
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还应在改革与反思中前行.为使数学教学"一路走好",我觉得还应在文化、智慧、活力、美感、互动、方法、趣味等方面深化优化,期盼数学教学"气"象万千.1"大气"一些——有文化数学教学,总的说来"大气不足".这固然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和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积累、能力水平、文化素养有关.即便是为了升学,我们的数学课也完全可以上得大气一些."小气"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数学概念教学的"掐头去尾烧(鱼)中段"的干焦面孔,而忽略了对数学知识的火热的思考;钻数学解题教学的"特技特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我们从生活中学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这是当今教育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当然,学生学好数学,老师教好数学,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老师的数学课生动、幽默,带有丰富的"语文味",这不仅是学生的福音,也是数学课的一大创举与革新。这样的数学课,会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的印象—沉闷乏味的语言、枯燥的数字、刻板的算式……因为这样的数学课,多了一些幽默的元素,多了一些生活的因子,也多了一份吸引学生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大家都习惯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数学教学以"练习"为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演例题、学生依葫芦画瓢做练习"的现象司空见惯,结果往往是"有师易、无师难",学生对数学越学越没兴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数学尖子生也不过是"公式篓子、题型篓子",缺乏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课堂",课堂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学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与学在精神与理想的指引下,通过课堂这一特殊渠道,使学生获得健康、快乐和成长的幸福.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等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具性、文化性学科.数学课堂的有效生存和数学教师的灵动睿智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学生会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性思考是"打造‘厚实’的数学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做个‘大气’的数学教师是教学的境界,培育‘个性’的特质学生是教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体现某些新理念,一味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而淡化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追求,结果把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常识课"或"思想品德课",丢掉了数学课本来应有的"数学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返璞归真,重新找回数学课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数学课堂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显得单调、无趣,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更没有魅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用教师素养的魅力感染学生,没有用数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没有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会用教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却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出现一些片面做法,数学课上处处联系生活,时时强调应用,使一堂数学课缺失了本该具有的"数学味",取而代之的只是所谓的"生活味".  相似文献   

12.
一堂高效卓越的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如同一株茁壮的植物,一定要有根.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根"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枝干",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是"花".没有认知过程是死面一块,没有思想方法是死水一潭,没有互动生成是乱麻一团,这就叫作:无根不活、无干不壮、无花不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根"留住.本文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一节公开课为依托,阐述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认识生成、师生互动及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接地气"是近年来流行语之一,主要是说要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等。这就让我联想到数学课堂,如果教学不"接地气",学生的学习也会"水土不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数学课堂要"接地气",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着想。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点燃学生对数学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人看来,数学课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学科. 但在笔者看来,只要你使之"活"起来,就不至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课"活"起来呢?我认为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学. 真正在"活"字上做文章,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变式教学"应运而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数学课堂的"变式教学"无怪乎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变式教学"和数学解题的"变式教学",因此我们应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活力课堂",包括老师的教学活力,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力,还包括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这三个方面的活力综合起来,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课堂.本文以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3《圆周角》为例,就创设活力课堂作了如下的尝试,与同行探讨.一、类比旧知,探索新知教师:如图1,在⊙O中∠BOC是什么角?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解决课改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崭新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不是"形式",而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下面介绍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课"课例以及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与形这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来优化教学,以此提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优化概念教学;借助"数形结合",培养空间观念;借助"数形结合",优化数学解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有"游戏"可玩,让数学课堂有"故事"可听,让数学课堂有"实验"可做,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正>长时间以来数学都被不少学生认为是高中科目中最乏味、枯燥的学科之一,但因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又不得不学.数学课堂也因此背上了"乏味"的代名词,而实际上数学课也可以"活起来",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其必要性远比让学生死记住知识点更为重要.本文将对此做一番讨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