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保卫  王仕勇 《编辑之友》2021,(6):60-66,79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成形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新闻观,在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新闻理论和国外新闻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长于学习借鉴、勇于守正创新、坚持理论自信,其新闻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如今正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体系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孙凤岐 《新闻窗》2005,(6):9-10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建党以来的新闻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党的新闻思想不仅排除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和影响,而且学习、借鉴了一些反映新闻传播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性的东西,逐渐形成科学理论,使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许多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晶的"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源头.周恩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新闻工作的作用、原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了新闻队伍的建设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工作,仍然要坚持周恩来新闻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经验与历程: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和发言进行了综述。与会学者回顾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新闻工作经验,聚焦新时期新闻传播改革,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制度建构、党务公开、舆论引导、对外宣传、新闻法治等学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任达 《新闻记者》2005,(7):22-22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一书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教育部资助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国家“十一五”重点书目。这本70余万字的著作,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的理论专著。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地论述了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并且对党的新闻思想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作了总体的概括和评述,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丁柏铨 《现代传播》2004,3(5):36-4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梳理和总结了中共新闻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事件、特点、重点和主要内容 ,指出中共新闻思想的发展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和中共原有新闻思想的继承 ,又在一系列问题上有了重大发展 ,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作用、地位、功能等的系统看法和理论概括。一个世纪以来 ,她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对现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在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下 ,对党的新闻思想产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及其规律、特征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 ,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必须抓…  相似文献   

8.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继承者,也是其丰富者、创新者。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指导战争、指导政权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用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新闻思想中。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与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新闻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和确立了包括"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基本原则在内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基石,坚持党性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有力最持久的坚守、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方针最准确的阐释、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原则最根本的认识、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逐渐成熟.再到全面发展成为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国共产党由产生到逐渐成熟、壮大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也就是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新闻思想得以逐渐成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玉 《新闻大学》2020,(3):71-83,119,120
陈景韩是清末民初一位真正以报业为志趣的报人,然而他在新闻史人物研究中的地位一直被边缘化。他曾任职上海《时报》和《申报》长达28年,在其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独立的新闻职业精神、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不随流俗的报业革新思想,以及富有远见的新闻团体意识。他的新闻思想对近现代新闻业的职业身份转变、新闻本位复归、业务革新倡行、团体意识提升、职业伦理规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从孙中山的政治身份、政治理念与活动的框架内重新解读孙中山的新闻思想,认为孙中山新闻思想是由英美自由主义、觉醒的民族主义与其政治理念三者杂糅的一种旨在向社会灌输"三民主义"的政治传播理论。并对孙中山新闻思想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韦伯强调用科学、精确的方法去调查新闻业,让新闻业在一个不断理性化的世界中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信息与观点的交流沟通。同时,韦伯的精英思想也让他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充满了期待。韦伯的新闻思想当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娱乐新闻泛滥、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的当代新闻业而言,无疑是富有警醒与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析了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应离 《出版科学》2011,19(5):94-98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以《共产党》《新时代》和人民出版社等为阵地,旗帜鲜明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建立巩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编辑活动及编辑思想,对我们今天出版工作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first war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2003 War in Iraq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observing how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press defined the Web's journalistic value and how it reacted to the competition from alternative online news sources. In an attempt to exert control over the Web as a journalistic space, the mainstream press used rhetorics of “professionalism” to discipline online news seekers into conform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news” favored by the mainstream press. This essay analyzes these tac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Web's journalistic potential, and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a more collaborative online journalism that maintains journalistic credibility while also incorporating a wider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are a vital, yet understudied site of scholarly research on journalistic norms and practices. Press credentialing not only structures internal professional hierarchies, but they also signify the boundaries of the journalistic field itsel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g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s credentialing to cover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drawing on the concepts of boundary work and journalistic authority to demonstrate the material impact of the space between fields on professional legitimation in journalism. Using WorldNetDaily (WND) as a case study, I argue th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ts (SCC) occupies a hybrid boundary zone between the journalistic and political fields, generating a unique tension in First Amendment jurisprudence that places journalists in a paradoxical role as both the professional embodiments of free speech and its constitutional steward. The resulting jurisdictional conflict between the SCC and WND extends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journalistic authority by articulating how journalist-state relations can fundamentally augment the process of legitimation at its fuzzy boundaries.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化的表现形态 ,取决于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的新闻价值观念体系。新闻文化主体———传者和受者对某些价值的特别看重或追求 ,构成了新闻文化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现实的新闻选择过程 ,实质上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结合。从国际传媒业的宏观发展态势看 ,传媒高度成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软化”新闻、“非新闻”倾向  相似文献   

19.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2):190-207
What goes on in editorial conferences and how do news journalists decide what is newsworthy? The journalistic “gut feel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understanding of journalists and editors expressing how news judgements seem self-evident and self-explaining to the practition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everyday news work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ierre Bourdieu and using ethnographic material from observations of editorial practices in a Danish television newsroom as a case study. The analytical concepts “journalistic doxa”, “news habitus” and “editorial capital” are put to empirical work on close-up observations of journalistic practices in editorial conferences and two types of news values are identified as part of the journalistic “gut feeling”: the explicit orthodox/heterodox news values which are part of the sphere of journalistic judgement, and the implicit, silent doxic news values which are part of the sphere of journalistic doxa. An important task for future studies of journalistic practice is to investigate the seemingly self-evident orthodox news values as well as making visible the doxic news values imbedded in journalistic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成英玲 《新闻界》2008,(3):92-93
本文从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密切关联角度,通过对已有新闻真实性的若干论述剖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现实新闻事例,阐释了"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