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联储出于对“需求的增加将继续超过潜在供给的增长 ,这可能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从而阻碍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心 ,从去年6月至今年3月的8个月时间内连续五次提高利率 ,使联邦基金利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贴现率分别调至6%和5.5 %的水平。这五次加息及其后的股市效应如下表 :中国的利率水平近几年也是频频调整 ,和美国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 ,那就是美联储的调控是“微调 +预期” ,而中国的调控则可以说成是“宏调 +滞后”。一、美联储利率调控的技巧 :微调 +预期到目前为止 ,美国经济已经连续10…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迈入了复苏的第二阶段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1月27日美联储召开了议息会议,会议决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继续保持0-0.25%不变。  相似文献   

3.
本周无疑是值得庆祝的一周,因为五个交易日就有两根中阳线,实在是不容易.周四凌晨,美联储3月FOMC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0.75%-1%,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也是美联储今年的首次加息.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6月1 5日(周四)凌晨2:0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00%至1.25%水平,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此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的第四次加息.有机构认为,周三A股的下跌,已经部分消化了此次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嘉宾介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美联储21日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宣布,将卖出4000亿美元短期债券同时买入长期债券,即采取所谓的"扭曲操作",同时宣布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不变。除美国外,在议息时间节点已经来临的背景下,欧洲及亚太地区在利率问题上料将有所行动,不过市场对于利率调整的方向存在分歧。各国利率如果调整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4年11月10日决定 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从1.75%提高 到2%。这是美联储继6月30日、8月10日和9月 21日后,连续第四次宣布提高利率。结合经济常识 要辩证地看待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市场方面,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升至0.75~1‰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前瞻指引上,美联储委员们维持对2017年总共加息3次、2018年加息3次的预测.在中金看来,对于市场而言,此次FOMC会议可以视作明显偏向“鸽派”.首先,由于加息25个基点在市场眼中早已是“板上钉钉”,因此没有任何意外.其次,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发言整体基调也相对温和,例如对于缩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强调依然渐进式加息、对经济增长抱有信心等.  相似文献   

8.
加息是中央银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利率的变动对各项经济指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它被看作是调控国民经济的一剂猛药.关于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这一话题,长久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现阶段中国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检验西方传统理论在中国的有效性,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中,利率传导是决定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经济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利率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兼顾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的结果,利率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运作,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作用的效果。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改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新年新禧     
刚过去的一年,全球市场蒸发了30万亿美元。所幸最坏的时点可能已经过去,债券市场开始活跃。美联储于08年12月16日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下调联邦利率至0.25%;2、宣布在此低位将"逗留一段时间";3、  相似文献   

11.
美联储发布7月FOMC会议声明,联邦基金利率维持1%-1.25%区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宣布“相对迅速”启动缩表,暗示最早9月开始缩表。尽管声明承认核心通胀今年以来保持疲软的事实,但重申在中期回升至2%的信心,对家庭开支的增速也更为看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深入,建立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国民经济复苏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逐步演变为利率,基于本国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一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周回顾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本周二公布利率决议称,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接近零的水平不变,并再度重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异常低水平的承诺,美国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亦普遍好于预期。低利率承诺及利好的经济数据令投资者对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我国的实际状况,逐步地把利率调整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受美国经济衰退和“9·1 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 ,美联储连续多次下调了美元利率 ,加大了我国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背离 ,加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物价出现连续数月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调低利率。此次降息 ,时机极佳 ,但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3~2012年共40期季度数据,通过在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CHIBOR)、贷款利率(LR)和产出水平(GDP)之间构造VAR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传导机制只在货币供应量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环节通畅,货币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利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直接干预经济的渠道也不畅通.完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金融机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率作为货币市场的传导工具之一,与股市存在杠杆效应——利率上升,股市下降;利率下调,股市上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在利率的调整下处于联动机制。近期,美联储加息使全球证券市场处于调整中。从中美两国利率调整看股市反应,分析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加息是中央银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利率的变动对各项经济指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它被看作是调控国民经济的一剂猛药。关于利率的变动时股市的影响这一话题,长久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现阶段中国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检验西方传统理论在中国的有效性,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基金运作模式,并指出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哲学与宏观经济调控方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回顾经济学流派的各种经济政策展示了调控的显著性,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贫乏越加显现出来.创新是首要任务.以宏观经济指标理论,政策性和阶段性的宏观调控策略.宏观经济良性循环三大任务为综合目标的七元素调控宏观经济的数学模型是三率调控宏观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细致,我们分析了税收,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汇率,货币发行量,国债发行量,财政预算七元素与30个宏观经济指标变量间的经验关系,并由此建立粗略的阶段性的效益矩阵作为决策的基础.利用宏观经济指标对经济的贡献率确定加权系数,并建立线性的目标函数并求出离散组合优化值,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献一点调控策略。供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