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64):130-132
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通过以非常规方法测电阻为例,让知识构建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引导学生从不会思考到如何思考、会思考,真正抓住解决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构建起学生解题思维模型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思维地图是由大卫·海勒博士创造的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通过借助八种可视化的基本图形,学生将拥有一套能够呈现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模式语言.这种语言将图形和文字相结合,学生可以利用它们提炼、理解、分享、处理信息,最终将外部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此外,构建思维地图也是将各个内容模块进行整合从而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的过程,随着学生们不断地把可视化图形与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他们会越来越熟悉自己的思维模式,最终形成高水平思维和高效的学习模式.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应用思维地图于课堂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思维自由释放。思维可视化工具将知识以图解的方法呈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习者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巨大帮助,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学习方式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智力发展的突破口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应注重思维过程可视化、思维方法工具化、思维策略熟巧化、思维反应自动化,引导学生形成关联阅读的意识,并运用思维工具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
张江叶 《考试周刊》2024,(13):123-126
思维可视化是初中学生历史知识形成和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运用于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主要包括: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括号图、树状图等。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每个微小的学习项目为扳手,师生共同创作思维可视化作品,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6.
思维导图能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可视化呈现思维过程,让复杂的知识简单明了,从而帮助学生思考、解析知识结构、降低学习难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生物教学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在自身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与他人的活动中,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建构自己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使"文字"与"图像"统一于"思维导图"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闫彩红 《中国教师》2024,(3):112-114
<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显化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数学教学引入思维导图,将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识记,  相似文献   

9.
数学"童画"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表达、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思维等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陆玲 《学周刊C版》2023,(9):64-66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还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理念,能够同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科学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养成,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而思维导图恰恰能为发散思维提供既实用又有效的思考框架,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可视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以直观、形象和清晰的可视化图表表现出来,促使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为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通史复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板卡是"MS-EEPO"有效教育中5J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呈现工具,更是学生记录思维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单元组活动中应用板卡记录,能有效呈现学生的思维轨迹,实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观点碰撞、自我纠正的有效构建,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94):28-30
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示将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来,思维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可视化将学生的思维形象地进行呈现,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串联重要的知识。文章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及特点""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少思维过程的学习就变成了"死学习",进而将思维可视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它的辐射性思维方式、跳跃性思维联想,为想象类习作打开了一扇窗。通过思维导图,将习作的思维过程序列化、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觅得语言表达的内容,明确语言表达的规范,领悟语言表达的结构,有效提升习作能力和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Tony%Buzan提出并创立,其运用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思维导图主要是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直接应用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结合的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大脑思维过程.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合理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梳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促使重要知识点形成网络化,还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基于此,探索思维导图在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却很强大的思维工具,具有知识可视化、记忆条块化、思维放射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记忆力和学习效率。浅谈了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进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可行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