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文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2.
沈幼平 《学语文》2006,(3):18-18
长期以来,鲁迅作品的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在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入选数量在古今中外的名家里始终居于前列,大体保持在十多篇以上,有的省编教材甚至达到二十多篇的规模。选用的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小说、杂文、散文等各种文体,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4.
张灵贵 《学语文》2005,(4):17-17
近10余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几套语文教科书.共选编了鲁迅先生的18篇文章,文章体裁不一,有小说、杂文、散文、应用文等。  相似文献   

5.
1.线索图示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散文、小说的教学。散文和小说往往有一条线索把零散的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一条彩线串起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对这类课文,可将重点词语、段落、篇章等知识织成一个网,设计成板书,图示出来,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2.表格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以时间、景物、事物的先后及发展变化为顺序的散文、说明文等的教表,学生眼看、脑思、手写,就会较快地熟悉课文内容,易于掌握写作特点。3.研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难度的议论文和鲁迅的作品的教学。这类课文先要求学生潜心…  相似文献   

6.
叶伟  尹刚 《学语文》2010,(6):20-20
一、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简析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各版本中,鲁迅作品占有相当数量.而且鲁迅也是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中,入教版收9篇,苏教版收6篇,语文版收5篇。主要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自传》、《社戏》、《同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平均占到阅读篇目的7%左右.以散文、小说居多。  相似文献   

7.
李林 《吉林教育》2004,(10):32-32
许多人往往觉得鲁迅的东西读不懂,是“茅坑里的臭石头应该搬掉”。但我们知道若与大师搏弈往往遭到拒绝不是因为人师的水平糟糕,而是我们还没有与大师对话的资格。同理,否定鲁迅先生不是不可以,但这还只是那些能够和鲁迅对话的人的权力。因此,读鲁迅的杂文也好,散文也好,尤其是读小说和散文诗,都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不断提升我们的欣  相似文献   

8.
唐燕 《文教资料》2010,(14):11-12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的文学巨匠.对儿童教育有着特殊的情结。他在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创作中渗透着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爱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直接或间接地对当时的儿童教育加以抨击.提出了教育儿童的种种正确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儿童教育的科学思想。鲁迅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哲理。是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仍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讲演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与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旧体诗、书信、日记一样,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他的讲演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是历史暗夜里的星火,始终是要扼住一个罪恶时代的咽喉。《鲁迅的声音》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鲁迅讲演全集,收入了所有能找到的讲演记录及回忆片断。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民族的、时代的一面镜子。鲁迅作品教学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收鲁迅散文三篇,小说八篇,杂文七篇,共十八篇。份量是比较重的。但由于“四人帮”对鲁迅的歪曲、有关资料的严重不足和长期以来“左”的深远影响,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比较突出.这里试列举一二.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之后,张承志选择散文这种更直白的方式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他在散文中坦承自己对鲁迅的景仰之情,鲁迅已经成为张承志的一个情结。《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是三篇直接写鲁迅的散文,对这几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其对鲁迅的认识发展脉络。从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张承志与鲁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许纪友 《学语文》2014,(1):10-11
散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大户.中学语文教材除了诗歌、小说和戏剧选文以外,剩下的内容都可以归入广义的散文教学范畴。当代散文研究的著名学者刘锡庆对散文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教师教的是散文,学生写的是散文,阅读考的是散文,散文每天和我们亲密接触.但令人纠结的是.教师经常备课时拿到一篇散文不知教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  相似文献   

14.
叙事是小说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叙事方式的特点则是小说作者个人风格的最直接的彰显。作为一位在理论上完成《中国小说史略》、实践上以30多部中短篇小说垂范的小说家,鲁迅在小说叙事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形成极具个性特征的叙事风格。准确把握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简洁、冷峻、从容的特点,对于我们实施鲁迅小说的教学,无疑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作品,贯穿初中三年的语文教材,有散文、小说、杂文,以散文、小说居多。如何教好这些优秀作品,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教学浅识淮南市二十五中秋石我们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保留鲁迅的传统篇目有十几篇,就体裁分有散文、小说、杂文;就安排说从初中第一册到高中的第六册遍及12本书;跨六个学年度。这恐怕非但在中国,即使在世界,以如此份量选学一位作家的作品,鲁迅可谓亘古一...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曾系统地阅读过中学的十二册语文教材。在十二册教材里,我发现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能象鲁迅那样荣幸能有这么多的作品被选为教材。根据统计,教材中共选入鲁迅作品二十二篇,其中小说八篇,杂文十篇,回忆散文三篇,序文一篇。教学好鲁迅的这部分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光荣职责。它对于我们学习鲁迅,普及鲁迅作品,使广大青少年懂得鲁迅,了解鲁迅,能象鲁迅那样去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选鲁迅小说多篇.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现状,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重大问题。暴露社会黑暗,揭示中国国民性的种种愚弱,是鲁迅这个时期小说的重要主题?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从小说来看民族性.也就是一个好题目。”其目的是从各方面深入揭示形成中国国民性痼疾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诸原因,意在说明,  相似文献   

20.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在于散文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但是,真实的与虚构的文体却经常交叉,交叉点时常体现在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之中。鲁迅有十三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者的小说,这些叙述者的身份与心态,经常与作家经历发生重叠。在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中,既有介入故事,也有不介入故事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