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11日,被我们叫顺了“荷赛”的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中国女记者王瑶的获奖使每年2月都有的“荷赛”热热度更高。如何冷静、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荷赛”,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新闻摄影的现状及与世界新闻摄影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为何要成为“荷赛”的泱泱大国? 在本届“荷赛”揭晓10天后,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中国新闻摄影与‘荷赛’”的座谈会上,一位“荷赛”评委提出的“中国应该成为‘荷赛’泱泱大国”的观点得到了较多人的赞同。我认为,这观点过于乐观,甚至可以说不切实际。东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差异决定了中国无法也没有必要成为“荷赛”的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2.
《中华新闻报》4月10日刊登孙正一写的题为《从科索沃到“荷赛”又及……》的文章指出,“荷赛”的评选毫不含糊地坚持“讲政治”,“不能不警惕‘荷赛’评选发挥西方传媒起不到的‘误导’作用”。文章说,“荷赛”是世界上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也评出过一批传世之作。于是有人把“荷赛”当作新闻摄影界的珠穆朗玛。在“接轨”的争论中,一批又一批摄影人前赴后继,角逐“荷赛”,或是为了摘金夺银,或是重在参与,还有的是为了获得那本“荷赛”画册。43年来,  相似文献   

3.
齐洁爽 《新闻实践》2010,(4):40-40,41
2010年2月12日,第53届“荷赛”评选结果通过网络向世界公布。近年来“荷赛”受到些许非议,获奖图片经常让人看不懂或不理解。少有的例外是2009年,因为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获奖档次和人数超出以往,暂时掩盖了对“荷赛”图片认知的迷茫和彷徨。其实,“荷赛”依然,国内摄影人看不懂依然,贬低“荷赛”之声依然。与国内的新闻摄影比赛结果相比,“荷赛”足够另类,以国内的新闻摄影标准和理念评判,  相似文献   

4.
一 年一次的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有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备受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年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荷赛”讲习班更是撩拨着国内众多青年摄影记者们跃跃欲试的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也好 ,还是举办大师讲习班也罢 ,业内人士都渴望认识“荷赛”的价值、探究“荷赛”的规则、融入“荷赛”主流。显而易见 ,“荷赛”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研究近年来国内摄影作品获“荷赛”奖成功秘密 ,人们会发现 ,民族的亦是…  相似文献   

5.
2006年和2007年,我曾连续两次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担任荷赛评委,尽管那两届比赛中先后有5位中国摄影师得奖,但新华社照片令人遗憾地与奖项无缘.之后的2008年,摄影部费茂华以一组《2007运动瞬间》夺得第51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实现新华社记者在该赛事上获奖“零的突破”.2009年,吴晓凌更以《血染赛场》夺得第52届荷赛体育特写类单幅一等奖,成为新华社荷赛夺金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中國记者:在新媒体带来的新的传播环境下,您如何看待近几年“荷赛”的变化?王瑶:综观本届“荷赛”,一切基本在意料之中.我认为“荷赛”的变化受当下整个传媒发展大环境影响,例如公民摄影记者的增加、摄影越来越大众化、影像传播渠道多元化等,“荷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调整发展.这与当下专业摄影记者队伍在新媒体引发的新传播格局下探索出路和未来的整体情况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7.
张海龙 《新闻实践》2012,(11):61-62
2012年8月29日晚,第5季“浙报摄影之夜”在浙报传媒大厦国际会议厅举行,400多位摄影记者及摄影爱好者到场,听荷赛评委、华赛评委会执行秘书黄文女士现场演示荷赛最新一届的获奖作品,分析、讲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内涵和现实意义。我在现场观察,一直在想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荷赛视角或者审美标准究竟给中国摄影界带来了什么?荷赛,即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简称“WPP”),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PRESSPHOTO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迄今已举办了50多届。因发起于荷兰,故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相似文献   

8.
辽宁美术出版社继1985年出版《目击世界——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作品选》首集之后,1987年又出版了第二集,今年3月即将推出第三集。这是向国内读者介绍历届参加“荷赛”的获奖和入选作品系列套书。首集刊载了从1956年以来共26届“荷赛”的获奖和入选作品,黑白照片60余幅(组),彩色照片6幅(组)。第二集是从1984年第27届和1985年第28届这两届“荷赛”中选出的141幅照片组成,并分突发性现场新闻等8项分别介绍;第三集编选了1986年第29届至1989年第32届四年间“荷赛”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月13日18:00,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全世界摄影人的焦急等待中正式揭晓了。在与国外摄影记者的同台竞技中,本届荷赛上,中国摄影记者会取得怎样的成绩?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无论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还是从世界摄影历史的角度说,1957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诞生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近50年来,"荷赛"奖坚定地把最重要的奖项授予那些在最危险、最混乱的地方敢于挺身而出的摄影师,也为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广泛观看立场的摄影者留下非凡的奖项."荷赛"成为世界新闻摄影人向往的"圣地",能否在"荷赛"获奖也被作为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荷赛的声誉、影响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46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结果于2003年2月14日晚揭晓,《天津日报》记者祁小龙拍摄的《针灸减肥》获得了科技类单幅三等奖。这是继杨绍明、李楠、王瑶、贾国荣之后,中国摄影记者第五次在荷赛中获奖,也是第一次获得科技类奖。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新闻摄影赛事。据介绍,本年度共有来自118个国家的3913摄影师选送了53597幅作品。获奖的55位摄影师来自20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杨辉 《新闻实践》2013,(9):38-40
一、新闻摄影“浙江现象”令人瞩目 今年2月15日,最被全球新闻界看重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揭晓,中国新闻摄影人在本届荷赛中获得了4个奖项,其中浙江作者就占了3个,分别是浙报集团图片中心储永志的《热身》(二等奖)、温州日报郑晓群的《牢笼》(二等奖)、都市快报傅拥军的《爸爸妈妈好想你》(三等奖)。自1988年中国摄影师杨绍明以《退下来的邓小平》在第31届荷赛上取得了中国新闻摄影获奖零的突破以来(图1),25年问,中国一共只有27位摄影师出现在荷赛名单上。这不得不让全国新闻同行对浙江新闻摄影群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3.
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已经走过51年的奋斗历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荷赛”不仅目睹了世界风云的变幻和人类发展的进程,同时它还是专业摄影师学术交流、智慧较量的一个平台。“荷赛”如同一面镜子,它的价值规律和运作方式为视觉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参照。参与“荷赛”,在这一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拿奖就是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最好证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摄影师投稿屡屡不中;有的摄影师,特别是年轻摄影师在激烈的角逐中往往能够成为获胜者。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获奖,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2月12日,代表业界最高权威的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揭晓。有六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三位来自浙江。而在两年前的第56届荷赛,中国有四位摄影师获奖,也有三位来自浙江。在这两届荷赛获奖的浙江摄影师中,有一位是两度问鼎者——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的摄影记者储永志。  相似文献   

15.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6.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3,(3):I0002-I0003
北京时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ato)——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4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浙江占了3席,他们分别是储永志、郑晓群、傅拥军,这是浙江新闻摄影界在荷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2,(3):2-3
2012年2月10日,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在荷兰揭晓。美国摄影师珍妮·罗斯在俄罗斯新地岛北部拍摄的照片《北极熊攀登峭壁》获得荷赛自然类单幅一等奖。(新华社/发)  相似文献   

19.
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已经走过51年的奋斗历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荷赛”不仅目睹了世界风云的变幻和人类发展的进程,同时它还是专业摄影师学术交流、智慧较量的一个平台。“荷赛”如同一面镜子,它的价值规律和运作方式为视觉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参照。参与“荷赛”,在这一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拿奖就是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最好证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摄影师投稿屡屡不中;有的摄影师,特别是年轻摄影师在激烈的角逐中往往能够成为获胜。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获奖,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揭晓的第52届"荷赛"获奖作品中,<深圳晚报>摄影记者赵青的<四川大地震幸存者>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二等奖.这幅表现汶川地震废墟上升起炊烟的图片受到"荷赛"评委的青睐,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