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霞 《考试周刊》2014,(14):107-10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课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对情感教学的领悟,把创新教学与情感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本文从三方面探寻如何寓情于教,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教学情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创设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从知识的价值、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知识经验三个方面来研究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利用自身渗透的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手段,为历史课堂注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历史、体验生活,为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基于此,文章将从确定情感教育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分析史实,深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加以研究,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应从对讲授内容的全身心投入,对学生充满热情,创设独特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5.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贤强 《贵州教育》2013,(10):43-44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创设给学生以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是指通过创设愉悦的育人情境,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认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8.
周利民 《考试周刊》2010,(13):52-53
课程标准提出要以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即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目标,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提供最佳情感背景,创设情感交流最浓烈氛围。只有教师借助教材,把握情感调拨的最佳尺度.才能使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之美,才能使教师个人魅力加以闪现.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思品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核心和灵魂,是思品课的优先目标和最高境界。思品课程就是通过在课堂中引进或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对生活情境的道德行为进行评析和解读,在充满探究与创造的童年生活中,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一、课程目标的适切性思品课程目标的预设要从儿童的  相似文献   

10.
何耀林  李朝英 《教师》2013,(2):40-4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历史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本文认为加强情感教育,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氛围,重新组合教育素材,情感教育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知识层面。  相似文献   

11.
薛伟领 《成才之路》2010,(32):I0015-I00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注重情感体验,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特定的情景,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情感色彩、从教学需要出发、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和气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一个科学、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情感、体验态度,还有助于学生正确而又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葛为劳 《文教资料》2006,(11):72-7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三维目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情感优先安排、教师榜样引导、课堂课外结合、现代技术支持、创设情境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面,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创设真善关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更加深刻,感性体验更加内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金燕 《林区教学》2013,(6):60-61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历史教学的内容往往容易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打造充满激情的历史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情感态度目标是英语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自然渗透情感态度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英语教师肩负的责任。文章从设定情感态度目标、挖掘情感态度资源、开发体验式学习情境、序列化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探究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情境创设、写作实战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灌输式、接受式教学,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创设就成为重点课题。本文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与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就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增进师生心灵交流,通过反馈检测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