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关邓小平的著作十年出版三百种逾亿册 近10年来,仅邓小平本人的著作就出版了近30种,发行逾亿册。其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一年来,已发行了2400多万册。英、德、意等国也分别出版了《邓小平文集》、《邓小平著作集》、《邓小平选集》等。研究邓小平思想及生平的图书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采访往往都与准备充分有关,准备得越充分,采访就会越顺手,反之亦然。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一次采访邓小平同志到十三陵植树。开始问邓小平同志有什么感想,邓小平同志说:“我是来劳动  相似文献   

3.
简论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肖恩芳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包括若干方面的理论,其各方面理论之间又联系密切,结构严谨,互相制约,形成他的改革思想的理论体系。本文仅就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略加论述。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10,(1):41-42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就在这一天,国务院迅速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把邓小平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提交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5.
胡亚男 《青年记者》2008,(11):41-42
三位领导人的三次访美经历 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9年1月28日~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月29日,邓小平与卡特总统举行了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以及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兰台内外》2012,(4):18-18
“文革”前曾在朱老总那儿工作过的郭勤英,1978年8月来到了邓小平身边做医护工作,直到邓小平逝世。据郭勤英老人回忆,有一次出差到外地,晚上,公务员把邓小平的衬衣拿去洗,服务员以为是工作人员的,就说:“这么破的衣服是你穿的吧?”公务员解释说:“哪是我穿的,是首长的。”服务员一看邓小平还穿这么旧的衣服,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点子,是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的点子。 何谓点子?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下笔好说,立意难得。所谓立意就是点子。一个记者、通讯员会不会出点子,直接影响到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败。 许多有名望的记者,在新闻采写上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会出点子密不可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她会出点子的结果。邓小平工作很忙,访问要受严格的时间限制,选择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她在查阅邓小平的传记中了解到了邓小平的生日,而过去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又没有记者向邓小平祝贺生日的。于是,她决定选择在邓小平生日前夕访问,访问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  相似文献   

8.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邓爷爷?”看到她们含羞点头答应,邓小平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好,那我们就认亲了!”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邓小平特地同阿基诺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照了张合影像。姐妹俩兴奋地说:“谢谢爷爷!”中菲两位领导人的会见,就是在这种亲如家人的气氛中开始的。……这是《人民日报》记者1988年4月17日报道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的消息开头一段,接着写出两国领导人谈到中菲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谈话第一次谈话是1978年12月2日,记录稿大约1600字:这个谈话是邓小平在准备把他写就的"讲话提纲"交给于光远的时候,就"提纲"内容所做的讲解。一开始,邓小平说:"讲过了,与外国人讲过。"这大约是指此前他同日本、美国客人的谈话。据《邓小平思想年谱》记载,邓小平在11月26, 27和29日分别会见了日本民社党访华团、美国专栏作家  相似文献   

10.
运用邓小平人才思想加强高校图书馆跨世纪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问题的一系列论述精神,提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关键在人才的观点。并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就如何培养造就一只跨世纪的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很早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一英明论断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大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国内外对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著作常有面世,但全面、系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我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 1989 年,作为邓小平的朋友,李政道又一次到中国。 一见面,邓小平便笑容满面地对李政道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气势。” 这就是邓小平的性格。 邓小平告诉李政道:“我在练习怎样适应完全退下来以后的生活。几十年了,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中,就是后来事情管得不多了,脑子里也放不下问题,总在活动。” 当李政道对邓小平说到:“您的健康是中国稳定的需要”时,邓小平说:“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就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号召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思想路  相似文献   

14.
今年 8月 2 2日是邓小平诞辰 1 0 0周年纪念日 ,山西省档案馆组织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纪念活动。邓小平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 1 93 6年邓小平随东征红军主力渡过黄河 ,第一次踏上山西这块土地 ,此后从 1 93 7年 9月到 1 947年 7月 ,小平同志在太行山度过 1 0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 ,小平同志十分关注山西的发展 ,先后 4次视察山西 ,指导和帮助山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山西省档案馆珍藏着有关邓小平的讲话、报告等许多档案、资料 ,自 2 0 0 3年山西档案馆就开始着手准备纪念活动 ,并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山西省委拍摄《邓小平在太行》、中…  相似文献   

15.
傅高义何许人也?他就是最近热销的《邓小平时代》的作者.这位作者1972年接替费正清教授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于2000年退休.退休以后,他就接受要好学者朋友的建议,开始了《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写作.写作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要帮助美国人理解亚洲未来的发展.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而对中国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人物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邱沛篁 《新闻界》2004,(3):11-12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早在1924年2月,由中共旅法小组领导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理论刊物《少年》改名为《赤光》时,邓小平就成为《赤光》编辑部最年轻的成员。他又编,又写,还担当了负责刻写蜡板和油印等技术性工作,被誉为油印博士,这是邓小平一生革命生涯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中国书籍出版社曾出过一本《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这在当时可算是有关研究邓小平思想的第一本出版物。此前,虽然报刊上已经有文章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但系统研究并正式出书的好像还没有。《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经过是:1988年初农历春节期间,我去参加原上海学联在京的老战友聚会,听郑兰荪(时任北京空军副政委)说他写了一本关于邓小平思想的书,出版社不敢出版。我眼睛一亮,感觉这是一个有时代性的好选题,就说这书可以出。回单位向领导说了,得到首肯。当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边春光所长虽从出版局长岗位退下来了,但…  相似文献   

18.
1937年美国女记者海伦从西安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恰逢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所以海伦有幸见到了40多位中央领导人,唯有任弼时、邓小平已率领部队前往云阳镇。海伦深感遗憾,就以特有的钻劲找到毛泽东,请求帮助解决。毛泽东亲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认识华莱士恐怕同他对两位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采访是分不开的,就在1986年的那次采访中,邓小平给出了中国的改革“决不回头”的论断。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这一回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925年蒋经国和邓小平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有一次,蒋经国问邓小平:‘你们几个干嘛老围着一条大围巾?’……从柏林到莫斯科1920年12月,邓小平刚16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到法国后,他参加了革命斗争,由于秘密工作的需要,他化名邓希贤。1925年邓小平成为中共旅法支部的负责人,遭到法国政府迫害,遂于1926年1月与傅钟、任卓宜(曾任中共旅法支部书记,大革失败后叛变,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现在台北,任台北大学教授),从巴黎到柏林,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