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工具的同时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人文素质及人文教育的内涵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人文素质的构成及其重要性,并指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人文素质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展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了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创新呢?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过程,教师正是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初中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听、好动、好胜等特点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利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激趣,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  相似文献   

7.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是英语课程任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英语课程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无法突出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此,本文探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改革过程性评价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程,作为教育链上的一环——中学英语教学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令人堪忧,大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非常紧迫。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决定其可以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脱钩,处于转型期的大学英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过来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是学生开发思维能力、磨炼意志、陶冶品德、发展智力、增强美感、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保 《快乐阅读》2011,(17):56-57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基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慧 《考试周刊》2009,(19):125-126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英语无非是一种交流工具”的说法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尽管早在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注(实验稿)》中就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更是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邱美霞 《快乐阅读》2011,(11):52-53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  相似文献   

20.
林晓梁 《教师》2015,(3):85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蛤了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文主要论述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英语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英语成为孩子成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