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本仅65000字的《数学家的眼光》和一套近千万字的宏篇巨著相比,可谓“小书”了,可正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居然在出版了15年后——-2005年11月20日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图书最高奖),这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学术著作出版的重要性上有了共识,党和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学术著作出版,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有力地促进了学术著作出版繁荣。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盾到,“学术著作出版难”这一学术界、知识界持续了多年的热门话题仍在继续,“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根据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认为  相似文献   

3.
出版工作要切实在“认真”上下功夫杨家宽“认真作好出版工作”,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为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的这一题词,对今天的出版改革仍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倡认真做好出版工作,是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思想。早在1940年他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提出:“...  相似文献   

4.
说长道短     
关于“世界奇迹”排名的质疑说长道短提起“世界第八大奇迹”,许多中外人士都知这,那是指70年代震惊世界的我国考古大发现——西安市秦陵兵马桶。这一至《的由来,是法国前总理希拉克80年代初参观秦陵兵马低博物馆时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七个奇迹,现在秦俪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个奇迹。”从此,秦陵兵马俪是“世界第八大奇还’之说就迅速流传开来,遍布全球;有关秦陵兵马俪的各种宣传,至今还都喜欢把它冠之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名。这一称谓似乎已成定论。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当之无愧。然而,它是否应排行“第八”?…  相似文献   

5.
鉴于国内新旧文化争论的需要,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承担者自居的留美青年学人酝酿创办杂志,形成了《学衡》与“学衡派”的基本力量。他们1922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办了《学衡》杂志,打出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中华书局负责《学衡》的出版,在危难的时局中出版了79期,是中国民国出版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学徒生涯     
一位美容美体跨国企业中最美丽的总裁,谁曾想她曾经是个右脸有胎记的乡下女孩。一个下工夫决心追求美丽的女人让奇迹发生了……奇迹一,她去除了脸上一大片的胎记;奇迹二,她创立一个跨国国际美容美体企业;奇迹三,她持续让“奇迹”发生在“决心美丽”的人身上。《决心美丽》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刘影 《电子出版》2001,(4):29-31
网络问世以来,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充实的传播内容引起传统媒体的恐慌,传媒业界一片惊呼“狼来了”。而如今“以比特为文字载体,将文字以字节的方式刻在因特网上”的网络出版也同样在传统出版市场激起阵阵涟漪。有人称网络出版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也有人认为网络出版为传统出版开辟了一条全新而灿烂的道路。 2000年美国小说家Stephen King的小说《骑弹飞行》(Riding the Bullet)作为第一本只发行ebook,不发行印刷版本的书,在电子书籍销售史上创造了传统出版界所没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在陕西省宝鸡市,许多群众一遇到“难事”,或对政府某项工作有意见时,就会想到拨打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去诉说、去反映。老百姓对广播的感情这样执,宝鸡市广播电台热线节目愈办愈热,这在现代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精品出版论纲方鸣一、“多出好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永恒主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在这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突出地强调要“多出好作品”,这是党对于出版工作的一贯要求和深切嘱...  相似文献   

10.
总编办公室的性质、作用及现代化管理吴霄一、总编办公室的性质、作用总编办的性质,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总编办的工作对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出版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出版管理规定,保障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实现“九五”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管理杨牧之“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当前出版工作的重要任务。繁荣,多出好书是我们的目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出版的管理工作。出版管理工作,总体上讲,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强:一、抓住审批关,严格新建出版社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天安门诗抄》出版,这是一件震撼文学史、诗歌史的大事,也是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诗,自从在丙辰清明群众斗争的急风暴雨中诞生以来,搜集它,出版它,一直是亿万人民的要求,出版战线上的同志,包括编辑同志们的心情和广大群众一样都为此书的出版作了许多努力,想了许多办法。但在当时,要出版这样的书是十分困难的。单是把这些曾被当作“反动诗词”追查的诗稿加以征集就很不容  相似文献   

13.
高伟杰 《新闻世界》2006,(11):13-15
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一对基本盲的父母!一个“超级名校之家”!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11个春夏秋冬,11载寒暑苦读,这个家庭的6个子女全都成为名校大学生,先后走进上海外国语学院、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而在这奇迹的背后,有心的人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妻教育孩子成才的“非常秘诀”——[编按]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出版工作》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出版史上的奇迹”一文所述情况,有几处于事实不符: 一、二十二页倒数第一行:“七机部的白如冰和李冬冬同志”,这两位同志不是七机部的人。我们曾收到他们各自搜集、整理的三百余首诗词。盛家驷同志也不是七机部的。所以,“七机部的”四字应删去。二、二十三页第二行:“中国科学院保卫部的同志们不仅抄下大量诗词,  相似文献   

15.
宋存 《中国编辑》2006,(2):55-59,63
宋原放同志(1923—2005)是上海出版界的老领导、老前辈。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党的出版工作,在漫长的征途中,成长为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知名出版家。同时,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为办好出版社、多出好书、多出人才而殚精竭虑,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生的心血都花在出版上,晚年仍致力于出版学、出版史的研究.直至生命的终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完完整整的“出版人”。如他自己所说:“真可以说是为了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上海在全国书市中首先打出了“一流城市,一流出版”的口号,可以说是一次确立上海出版特色和品牌的勇敢尝试。不过,我认为,“一流城市,一流出版”的口号仍稍嫌笼统,而且缺乏特色,尤其是缺乏地方特色。因为,“一流”毕竟不能自封,而且也不是惟一。如果在众多的“一流”面前要进行区别,还得依靠其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于薇 《中国图书评论》2011,19(12):86-88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自2003年推出以来,获得读者充分肯定,数次荣登“社科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出版奖项,《七个“怎么看”》更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发行量从几十万、上百万册,一路飚升到几百万册,创造了既叫好又叫座的出版奇迹。  相似文献   

18.
从根本上说,这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普查得到了改善.而不是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抛却令人“震惊”的发现,这次普查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统计奇迹”。不仅仅因为它动用了1300多万人,历时两年多,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因为这次“普查”继往开来,对于中国统计改革的去路提供了很大启发,也对日后常规普查的一致性提出了重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水》是一本家庭刊物,从1929年创刊到1996年复刊,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著名出版家范用称它是“20世纪一大奇迹”。记者叶稚珊说,这是“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如今这泓浸润了张家70多年的《水》已经流进了苏州市档案馆,这使我们得以有境分享到《水》的甘甜清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柳萌 《中国编辑》2005,(4):65-66
《说闲文丛》一套计3种图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据说在市场销路还算不错,最近逛书店又见冉版:在这套丛书出版之前,华夏出版社也出版过一套,书名是《生活艺术丛书》,而且这套丛书有8种之多。这两套丛书名字不同,内容却相差不多,都是受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启发,没有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的那套“五集”丛书,很难说会有后来的这两套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