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根植于社会文明,来源于艺术生活,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游戏"又称自发游戏,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游戏活动。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性游戏的价值,指出了幼儿自主性游戏组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角色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使之日常生活游戏化、数学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孩子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知识。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为了让孩子们对创造性游戏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的游戏都由孩子们参与创设,由孩子们做主,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对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让规则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这是一个持续、自主的过程。下面就以"银行"游戏为例,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如何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的对规则进行逐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游戏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和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教育游戏的研究进展做了粗浅的分析和必要总结,同时分析了目前国内的汽车相关游戏;并基于"游教"互溶的理论,对嵌入汽车仿真游戏——"汽车修理工模拟2014"的"汽车诊断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鹤阳 《现代情报》2009,40(3):24-37
[目的/意义] 厘清国内外图情领域游戏化的研究现状,为促进我国图情领域游戏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本文依据文献述评"识别-选择-分类-讨论"的步骤,从游戏化理论建构、游戏化信息系统、游戏化用户行为、游戏化实践应用以及与新兴领域相结合5个方面解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结论] 目前,国内外图情领域对游戏化进行了广泛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互有侧重、互有所长,已逐渐从游戏化理论构建、系统设计转向对游戏化用户行为、用户体验实践等方面的关注。但从整体上,我国图情领域游戏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游戏化的实践进展,从组织视角、系统视角、用户视角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动向,为研究人员、游戏化系统设计师、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游戏化以及游戏化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最好的老师。”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最能够吸引他们,符合他们兴趣的莫过于新鲜有趣的游戏,在孩子们的眼中“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教育游戏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当中,结合了游戏者年龄特征和兴趣需求的游戏教学可以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游戏引入英语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英有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起到了示范性与试验性的作用,本文紧紧围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展开论述,从课堂上教师的地位作用、课堂组织形式、教材的选取和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四方面表达笔者的见解。针对不同的内容笔者提出了教学不要"学跟教走"、课堂不求"秩序井然"、教材更多来自生活和游戏也是教学途径等四个观点。本文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戏自由是促使儿童在精神和意识上自由独立的诉求。然而,幼儿园游戏自由的现实图景是,教师由于自身认识、理念或教学能力不足亦或迫于外界压力等原因导致对游戏的控制出现"越位"或"缺位"、不分年龄阶段错乱安排游戏、教学性游戏过多、追求游戏形式等现象。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发展身心的一个主要阵地,实现儿童游戏自由,要转变社会及家长的观念;改善幼儿园的游戏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陆晓华 《科学大众》2013,(2):99+135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获得情绪上的满足,还能获得学习经验和能力。本文围绕"怎样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班级的游戏活动案例,寻求游戏活动中最佳的互动策略,促使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更精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处在幼儿、游戏和材料的互动链中,在此,教师该不该介入幼儿的游戏中呢?教师又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幼儿的关系,又要怎么去指导幼儿呢?《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模拟了成人的社会生活,游戏中所体现的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儿童情趣,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杨兆梅 《科教文汇》2011,(20):49-50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环境、丰富情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裘晓琴 《科学大众》2013,(9):102-103
游戏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游戏有很多种,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在扮演角色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体现幼儿的社会性。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更注重于实践操作,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幼儿在区域中的角色扮演是要教师做幕后的推动者,引领幼儿在不同"角色"扮演的场景中"活"起来,成为推动游戏内容和进程不可或缺的中介体。[1]  相似文献   

16.
玩一款游戏时,用一个以游戏角色为蓝本设计的鼠标,穿戴着印有其图案的T恤和手表,喝着以这款游戏命名的饮料,摆几个游戏人物小公仔,让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游戏者会觉得更具投入感。这恐怕也是每个游戏厂商梦寐以求的事情——在一款游戏成功的同时,衍生产品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陈艳蓉 《科教文汇》2010,(6):62-62,66
本文分析认为由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幼儿都热爱游戏,而且游戏对于幼儿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家庭、社区要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游戏渗透到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游戏之于幼儿,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本文拟从觉醒游戏理论的视角,分析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园环境刺激的关系,为幼儿罗游戏环境的创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黎雪 《科教文汇》2012,(28):207-208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而儿童的文化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在游戏中展开。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儿童正是依靠着想象.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转化和保持平衡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社会角色的建构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儿童自主地开展游戏,也就是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然而,要让儿童在游戏中真正地实现自主,通过实践,教师应学会观察,充分发挥观察的效用,巧做观察者、乐做"局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