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之一,与天主教一梵谛冈耶诞弥撒、回教一麦加朝圣齐名的台湾一“大甲妈祖遂境”活动,在今年四月五日当天庄严热闹地展开,这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其规模程度与细节讲究年年突破格局,当西方宗教无一不哀叹信仰人口流失,引颈期盼信众回头的同时,“大甲妈祖遍境”活动参与人数却是逐年攀登新高点,历时九天八夜、跋涉二百八十多公里、十数万人(2013年全程徒步者据官方统计,约十二至十五万人,连同周边参与者约莫三百万人次。)在同一时间以徒步苦行的方式,随妈祖銮轿走访台湾中西部四个乡镇,用信仰的力量在所经之处抚慰无论农工或仕绅、贫苦或高贵。当妈祖銮轿经田埂,走小径,信众手握馨香,阖眼虔心祈求接下来的日子是风调雨顺,人心平安的霎那,彷佛所有世间的战争也在内心里一笔勾消,让自己与苦难彻底和解。  相似文献   

2.
杨熹连 《现代情报》2009,29(8):157-160
闽台一衣带水,两岸骨肉同胞,言语相通,习俗相同;妈祖信仰,源远流长,祖国统一,众上所望。本文通过对1993-2008年我国大陆关于闽台关系研究的文献情况,用文献计算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揭示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就,并就发展闽台关系,促进海西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最高(19.99米)的汉白玉妈祖雕像,矗立在澳门最高的路环叠石塘山顶,1998年10月28日落成开光。原名林默娘的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传说于28岁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阳之日在福建湄州岛上羽化登天。妈祖文化又可称天后文化。那是妈祖被宋代以来历代皇帝先后敕封,至清代康熙,将妈祖封为天后,这是给予妈祖最高的荣誉。自此以后,妈祖美名远播,被男女善信亲切地称之为天后娘娘,纪念妈祖生辰的“娘娘诞”,便普遍  相似文献   

4.
陈锴 《百科知识》2021,(7):60-64
唐初,北方的汉人入闽,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光州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数千将士入闽并在此繁衍生息,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元光为唐朝首位漳州刺史,因建漳立州、护国安民的功绩,被自唐朝以来的历代朝廷追封22次,敕封庙号"威惠",尊其为"开漳圣王",闽南百姓广为祭祀.如今,"开漳圣王"民俗信仰已成为闽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人(尤其是闽南人)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民俗信仰之一(其他三大民俗信仰分别是妈祖、保生大帝和关圣帝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创意文化产业,卓有成效地开发妈祖文化,利用妈祖文化的影响发挥效益,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多神国家,以往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信奉着许许多多的神灵。这些神灵,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外来的,有来自某个宗教的,也有来自世俗创造的,有远在高天幽冥的,也有杂处人间的。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要算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对已往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事业滞后于广东省经济发展,影响了广东省的稳定和和协发展。渔业增收困难,渔民自身素质有限,就业渠道单一,老年渔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渔民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从经济、制度和渔民自身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妈祖文化"栏目的成功谈特色栏目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妈祖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分析了"妈祖文化"栏目设置成功的原因,指出该栏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具有独特性、具有较充足的稿源、具有可持续性、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科建设要求和学科分类的特殊性,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渔民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民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省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所获数据,介绍我国海洋渔民的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海洋渔民的社会地位,并进一步探讨海洋渔民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文章认为,我国海洋渔民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政治上缺乏话语权和参与度、文化资源占有较少,这种状况是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海洋渔民社会地位的下降会导致一些消极后果的产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解决渔民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针对我国不同渔区海洋渔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水面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不断显现,特别是渔民安全意识淡薄、整体素质偏低带来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始终是各级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者挥之不去的"阴影",制约着渔区社会的和谐进步,也给渔民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被动。如何提高渔民海上作业安全自觉性,有效减少渔业生产事故,创新渔民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是渔业主管部门、镇、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连云港市赣榆区在渔民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渔民生产空间日益狭窄、捕捞养殖技术渐趋固化,难以顺利转产转业的现实问题,应构建联动机制,通过渔港联动,发挥港口产业聚集的就业吸纳作用,促进渔民向港区集中;渔城联动,以特色沿海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渔民向城镇转移;渔海联动,深度挖掘"渔"民俗文化等滨海旅游资源,实现渔民就地转产转业,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发展的就业增加效应,形成"大港区、大城区、大旅游、大就业"的融合发展格局,解决渔民转产转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     
2011年中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首破万元大关 2011年我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13.
茹媛媛 《科教文汇》2013,(18):13-15
一直以来,"三渔"问题都不被重视,随着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问题的加剧",三渔"问题才凸显出来。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枸杞乡的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地"三渔"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渔民素质低,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养殖渔业风险大;渔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缓解当地"三渔"问题的对策:加强渔民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渔民素质和技能;推进转产转业,建立渔民权益保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加环保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三渔"问题都不被重视,随着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问题的加剧",三渔"问题才凸显出来。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枸杞乡的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地"三渔"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渔民素质低,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养殖渔业风险大;渔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缓解当地"三渔"问题的对策:加强渔民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渔民素质和技能;推进转产转业,建立渔民权益保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加环保投入。  相似文献   

15.
新安江上生活着一群“水上吉普赛人”——九姓渔民。九姓渔民的习俗与岸上居民截然不同,尤以“抛新娘”的水上婚礼仪式新颖独特,成为浙江省建德市奇异的旅游景观。九姓渔民是以舟为家、以捕鱼为业的水上部落。他们日出撒网,日落泊舟。“九姓”是指陈、钱、袁、孙、林、叶、许、何、李。据《严州图经》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元末  相似文献   

16.
深入认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反思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不足和困境;通过优化信仰教育环境,遵循教育规律,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体系,实现信仰教育方式、途径的改进与创新等,增强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亮 《科学与管理》2012,(1):41-50,32
明代初年,沿海各地厉行海禁,浙江近海鲜有越界钓带的渔船。至万历年间,海防颓废,政策上的松弛使得福建渔民开始大规模的联船入钓,进入浙江近海捕捞带鱼。明清鼎革,清承明制,仍在闽浙沿海实行海禁,禁渔令开始收紧,不许渔船跨省采捕。这一定例在嘉庆年间被官方废止,福建渔民越界采捕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许可。明清两朝,国家的海禁政策的松紧变化,成为左右福建渔民钓取带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日益增长的需求"午夜的时候,海水已经涨潮。渔民们背着沙袋,拿着铁锹,很快就到达海滩。男人们跳进海中,水流冲刷着他们的腿,波浪没到了胸部,当他们重回岸上的时候,沙子从铁锹上滴落。女人们将沙子倒入沙袋中,然后装车运走。政府禁止在尼格瑞尔海滩采沙,所以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匆匆忙忙地偷沙,为了避免被抓到,渔民们大都随身带着枪支武器。"大约六年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科学家帕斯卡·佩杜兹来到加勒比海地区的牙买加,调查尼格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有关关公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仰生成、演化、传播、影响、功能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l世纪,关公信仰问题进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时期。通过引入“凝视理论”对关帝故里关公信仰“在地化”问题进行阐析,发现“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构建了关帝故里特殊信仰场域,呈现出多重信仰主体和复合的信仰观念。同时,“凝视”的结果是关帝故里信仰空间的建构,完整序列祭祀仪式展演和不同权力脉络解读。最终,完成了关公信仰“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龙艳萍 《科教文汇》2008,(32):234-235
越南自古就有多神信仰的文化传统,越南民间信仰中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以及人的崇拜。在道教传入越南后,越南民间信仰又受道教神仙崇拜观念的影响,带有道教的色彩。本文通过分析越南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灵信仰,并在此基础上,以陈朝和后黎朝为中心对神灵信仰中的封神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