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何处能寻找到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我国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经过国内外有关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最近证实,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的巫峡中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意味着巫山人确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从南方古猿向人类进化,这些远古的“旅行者”要经过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即现代人。关于直立人,本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最早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2.
人类起源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随着新的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的发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根据近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人类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即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阶段(表1).表1:人类发展的阶段(单位:万年)  相似文献   

3.
吴新智,1928年生,安徽合肥人,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人类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开创并推动了我国今人类学的一些分支领域的研究。参加或领导的野外队曾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的智人化石和与古人类进化有关的大量材料。  相似文献   

4.
尼安德特人是生活在大约10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古人类,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亚和西伯利亚西部。是史前人的一个种,属于早期智人,他们都是相当出色的猎人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发现的化石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发现的化石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根据这项由古生物学家麦维·里基(Meave Leakey)和路易斯·里基(Louise Leakey)领导的研究认为,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至少证明了,在人类历史曙光初现的时期,在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曾经有至少3  相似文献   

7.
说明我国境内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遗址约有九十个左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约有六千处之多.图中所列大都是有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地方曾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化石,即北京人;在这里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化石,即山顶洞人.图上的萨拉乌苏和水洞沟,即一般所说的河套人遗址.许家窑人化石及其文化是一九七六年在山西阳高发现的;大荔人头盖骨化石及其文化是一九七八年在陕西发现的;安徽和县的猿人头骨化石是一九八○年发现的.内蒙古札赉诺尔有人骨化石发现,或将其归入中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也叫做甘肃仰韶文化,时代晚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或称青莲岗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中部、南部,江苏北部.龙山文化可分为陕西、河南、山东等几个类型或系统;山东龙山文化又称为典型龙山文化,有铜器发现,已进入阶级社会.东北、内蒙、新疆以及西藏聂拉木等地普遍发现细石器,其特征与华北发现的细石器有明显的一致性.台湾省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左镇人是从祖国大陆迁移去;台湾省的新石器文化与祖国大陆沿海各省基本上是同一系统.  相似文献   

8.
从猿人发展成为现代人的过程,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最初的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我国是人类起源的地区之一,地下埋藏的古人类化石相当丰富.过去,由于反动政府对科学事业的漠视,我国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寥寥无几,只有北京猿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并且其中的河套人只有一枚牙齿作为代表.不仅如此,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也同样伸进这个科学领域.众所周知,周口店的发掘就受到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机构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控制,以致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8日,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遗失64年的日子。1927年-1937年,北京周口店共计发现了5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令世界震惊和兴奋,被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系主任布达生教授(加拿大人)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改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rvensis)”即北京猿人。1941年失踪以后,至今下落不明,已经成为世界之迷。那么,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与遗失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呢?这主要是因为头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最重要的依据,它携带着古人类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8,33(1):72-75
河南大型恐龙化石群震惊世界;化石证据挑战人类进化时间表;牙齿化石新发现挑战人类进化的“走出非洲”理论;河南发现九千年前古人类“豪宅“遗址”;刚果发现六个动物新物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对牙本质过敏的病因及预防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脱敏剂定期脱敏,同时消除一切引起牙本质暴露的病因,结果 患有牙本质过敏的患者中,单纯应用脱敏剂治疗,治愈率为36%,应用脱敏剂同时检查病因,并预防治疗,治愈率为65%。结论 对牙本质过敏的处理,要认识使牙本质暴露的有关病因,没有预防措施的治疗是无根治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3.
李兰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100-104
喀斯特洞穴由于不同于地表的环境因子作用,形成了许多特殊资源。因此,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喀斯特地区都不乏有人类对洞穴利用方式的记载[1]。本文通过五年中对贵州喀斯特洞穴进行实地探测和调查,以及其他资料、数据收集,根据目的性、一致性、特有性原则,较系统地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从生产、生活到文化、教育等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部分。这样的分类研究,有利于对将来出现的洞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和评价,以及喀斯特地下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可使人类对洞穴资源存在意义的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金刚界坛城窟中的石胎泥塑造像、定结县琼孜乡恰姆石窟中残留的金刚界诸神背龛入手,结合现有文献对位于康马县萨玛达乡江浦寺主殿二层金刚界大日如来殿中塑像所据文本的初步判定,以探讨庆喜藏系金刚界坛城在后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新阐释柏拉图的洞穴喻,艾丽丝·默多克对隐喻中所蕴含的人作为认知主体与被看“客体”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此来批评现代道德哲学对于人的道德现实状况描述的不足;与此同时,默多克对“善”的“现实化”描述肯定了它对于处理“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为当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详述了白云楼修缮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的维修经验,其内容涉及石、木、瓦、油漆四项技术指标,并对材料的搭配、新材料的合理使用及选材的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后,各国的盗窃骗买者,将藏经洞大部分文书劫往国外。第一个得到敦煌文书的外国人是谁,又是谁把藏经洞发现的消息传到新疆,各种著作众说不一。谢稚柳先生在《敦煌艺术叙录》中说是一位比利时人。这位比利时人,本文认为是曾给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当过翻译和助手、并在中国做官的──保尔·施普灵盖尔特。  相似文献   

18.
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分析<死者>中众生所处的精神状态,并对加布里艾尔的"顿悟"进行新的解读.正如柏拉图"洞喻"中的洞内囚徒们,作品中的人物所认识到的,要么是虚幻的假象,要么是片面的真实;而对于唯一获得"顿悟"的加布里艾尔来说,他"顿悟"过程的三个阶段,正是柏拉图"心灵转向说"中的从"影像"到"信念"再到"理性"的认识三阶段的攀升过程.从"洞喻"角度解读乔伊斯作品中的"顿悟",就其认识论意义而言,作品主题将一个现代西方人从幻觉到顿悟的个体心灵之旅上升到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走向人类终极价值所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崇巫祀神习俗、毗邻武当古道和从未间断的修仙学道香火,造就了湖北房县的玄天上帝信仰文化。透过观音洞的功德碑、道教建筑以及众多神像,融入三教之中的玄天上帝信仰、特别关注玄天上帝的神性职司,对玄天上帝心存虔诚的特点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20.
沈琨是上党地区一位资深散文作家,《雪落黄崖》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诗人刘金山以诗人的眼光对散文家的小说给以评价,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