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对课堂教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灵活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恰当地结合心理效应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廖金兰 《教师》2013,(5):52-52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在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芳平 《大学时代》2006,(7):133-133
心理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所从事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种规律性的心理现象,如果班主任在“差生”转化工作中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这些奇妙的心理效应,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近因效应心理实验表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  相似文献   

6.
心理效应是指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利用它.  相似文献   

7.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物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正确认识心理效应,并恰当利用,它们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心理效应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系统、多元、变化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从众心理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测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9.
吴夕梅 《文教资料》2010,(30):153-154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恰当地运用多种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南风效应等来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巧用一些“心理效应”.触动学生的心.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大多数人对某种相同的情景或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其穷毕生努力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指出:“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的主要根源。”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师生各自独立心态的外显表情及这种表情之间相互感染、渗透、融合(即心理互动)情况如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列举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心理效应,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心理效应来提高课堂效益进行了探讨,对思想政治学科与心理学科的整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而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会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教学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彦红 《中国教师》2008,(22):28-29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拟探讨四种心理效应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引入教学,多媒体网络已进入课堂,从而迫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更先进、更恰当的教学手段,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能使物理课堂教学更灵活、更生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7.
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使用体态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灵活恰当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重视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细节是可以设计,也需要设计的,恰当、灵活地运用它,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农村中学,有许多教师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熟视无睹,或对细节处理不当,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师应灵活捕捉课堂教学细节,使细节成为教学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课改后,很多一线教师都在追问: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避免形式化和浅表化,提高有效性和精彩度?教育心理效应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是课堂心理效应的创设者和维护者。要使历史教学别有洞天,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灵活地运用奇妙的心理效应,激活“有...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效应是指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利用它。面对新课程,学校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无疑将使学校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