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环保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许广平的论文《给罗素的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鲁迅如此评价,许广平自然心领神会:的确,《给罗素的话》一文中,引用罗素的原话太多,而自己  相似文献   

2.
心灵环保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许广平的论文《给罗素的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鲁迅如此评价,许广平自然心领神会:的确,《给罗素的话》一文中,引用罗素的原话太多,而自己的观点却甚少。  相似文献   

3.
<正>批评是严肃的事情,但以幽默出之,却有奇效。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写下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原来,许广平在论文中大段摘抄罗素的话而又少有自己的见解。看了这样幽默而又中肯的评语,许广平笑了,她不仅马上悟出自己文章症结之所在,而且对先生更增敬意。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彭樟清作文拿“回扣”鲁迅先生批周夫人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评语是;“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原来,该文大量引用罗素的话而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不足取。———这一批语启示人们:引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写下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许广平看到后知道鲁迅的评语是说文章中她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这里鲁迅先生作为老师,他的批评好像并不很威严,看来,批评要让学生信服,并不只有威严一条路。面对一位老是忘这忘那的学生,今天他又忘了带课本。你是他的老师,你怎么办?“嘿,怎么老是你忘带课本啊,下次再忘了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这是一种批评,摄于你的威严,下回他很可能会长点记性。再看这位老师:“噢,你…  相似文献   

6.
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追求绿色消费已成时尚。作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妨来点“绿色”调料,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施以“绿色批评”,不仅能达到批评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情的滋润,营造一种轻松的教育氛围。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老舍先生说的好:“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妨寓批评于幽默。鲁迅先生看了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认为文章中许广平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碎片     
鲁迅1927年定居上海的时候,正式开始跟许广平的同居生活。鲁迅本有叽媒正娶的太太朱安女士(在北京跟鲁迅的妈妈住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无法用法律的方式跟原配夫人分离,也很难给许广平一个庄严的名分。许广平是一位很旷达很超越的女性.在两人的通信中.许广平对鲁迅的难处很能理解.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分问题.只看重双方的感情和依恋。在这种背景下.两人才开始正式同居。但是鲁迅总觉得无法为许广平找到一个合适的身份来面对舆论.于是内心压力一直很大。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作文课,老师们就头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抄,拿来主义.在笔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阅读量太少、对社会生活缺少积累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只好频频借鉴范文,生搬硬抄,使文章空洞、呆板、教条、枯燥、虚假让人生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在于语文教师的指导思想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庆节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以秋天为题的作文。同学们纷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写作。可只过了一会儿,许多同学就写不下去了,他们有的皱着眉头冥思苦想,有的东张西望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在翻看作文选书籍。我知道,他们是“无米下锅”,正准备胡编乱造、生搬硬抄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留下的书信有一千多封。不同的信,鲁迅在信尾所用的问候语是不同的。1925年7月16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萌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和许广平讨论,语言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12.
我还记得“三一八”那天清早,我把手头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鲁迅先生寓处去。我知道鲁迅的脾气,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预定的工作的,在大队集合前还有些许时间,所以就赶着给他送去。放下了抄稿,连忙转身要走。鲁迅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我说:“要去请愿!”鲁迅听了  相似文献   

13.
给爱子命名鲁迅先生五十岁头上,才有了爱子海婴。他当然是很高兴的。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先生以商量的口气征求许广平的意见: “想到想起两个字,你看怎样?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就叫他海婴。“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但绝不会雷同。译成外国名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个名字,自己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也是自己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先生想得如此精细周到,而且一点也不自专自是,完全是以爱、以诚、以平等为基点的——许广平欣然同意了。海婴是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晨八时诞生  相似文献   

14.
《墓碣文》写于1925年6月19日,发表在同年6月22日《语丝》第32期上。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五卅惨案发生,女师大风潮骤起。五四落潮了,鲁迅思想上却又一次陷于彷徨,但跟十多年前的那次抄古碑却截然不同。从鲁迅这时的行为来看,他关注五卅,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斗争,特别明显的是敢于跟许广平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绮罗幕后”一诗,几十年来被认为他全部遗诗中最难理解的一首。原来,一九三四年九月,鲁迅因老友、《申报·自由读》主编张梓生索字,写赠一诗:“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鲁迅逝世后,这诗才于一九三七年初由许广平录入《集外集拾遗》,并加上题目《秋夜有感》。可是全诗的意义到底怎样,读者和鲁迅研究者多年还无从理解,鲁迅的亲人也未明究竟。一九四一年冬,锡金受许广平之托,着手研究鲁迅遗诗。关于这首诗的含义他听到张梓生青年时代教书时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当年在答复北斗杂志社关于“创作要怎样才会好”的一封信里,列出了他自己的八条经验,其中第二条叫做“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此语后来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这当然有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的杂文,你不得不为其短小精悍而又能以寸铁杀人的威力所震撼、所折服。即如这篇《“友邦惊诧”论》,短短的几百字,就透辟地概括了当时学生请愿所折射出来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对国民党政府及当时的世界列强作了深刻、无情而又无可抵挡的抨击。在论析鲁迅杂文这种特有的批判力时,人们常爱引用鲁迅给许广平信中的一段话──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批评女性所作论辩文的缺点时说: “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虽然犀利,而不沉重。”并在其中间接地说明了自己的论战方法是:“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广,情境教学法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由于学习不到位和认识偏差等原因,因而出现了强拉硬扯、生搬硬造等现象。本文作者通过反复学习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鲁迅最初是以写小说开始他的战斗和文学生涯的.《呐喊》和《徬徨》共收集了他的二十五个短篇小说,另外还有一本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他三十一岁那年写就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直至他逝世后才由别人收集在他《集外集拾遗》里.这就是鲁迅的全说小部创作.其中最长的是《阿Q正传》,在《鲁迅全集》里占了四十一页,二万四千二百字;最短的是《一件小事》,在《鲁迅全集》里仅占两页零五行,一千二百字.尽管鲁迅小说的数量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艺术上却是短与典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