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传统汉字图形语言是中国文化艺术之瑰宝,对汉字独特的思维方式研究,无论是其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还是对现代景观设计创意思维的启示,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传统汉字造字思维方式的研究,进一步研究汉字的思维与现代景观设计美学原则之间的联系,旨在抛砖引玉,为发扬传统汉字思维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表达中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凡到滨海文化墙漫步过的人,都会对巍然壮阔的"汉字大观"文化工程而惊叹。这块特有视觉冲击力与亲和力的题壁以及题记的题旨,内涵,意义该如何认识?为什么是中国人的整体观照思维?其方法论的价值,都值得深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3):37-3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及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汉字形体求异现象划分为“合规律的”和“反规律的”两类,统称之为“字求异形”。本文对正确认知“字求异形”与异体字之关系与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深层次地探究思维与文字的关系的研究思路,辩证地分析“字求异形”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逻辑思考。  相似文献   

5.
“和”是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辨证之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字初有“盉”、“龢”、“和”三字,三字内在结构、文化意蕴虽有不同,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和”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从汉字“盉”、“龢”、“和”的结构生发见其踪迹。  相似文献   

6.
二重重体字是重体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左右结构的二重重体字又是其中最常见的.这不是偶然现象,其中隐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此类汉字加以分析,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汉字之所以呈现方块结构的基本构形,是与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系的。汉字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定形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增强“方化”的历程,越来越讲究平衡性、对称性和整体性,契合于“和”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反过来,由于汉民族长期对方整构形的汉字的接受和运用,使得汉字又对传统思维模式起着反作用,人们在进行各种思维活动诸如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文艺创作等方面,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与汉字结构有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语修辞的“象思维”具有一种文化语境性。汉语词语修辞的“象思维”过程及特征与汉民族原始的思维过程及特征一致,即在物象与物象之间寻求直接联系或认同,用物象来进行思维。这种“象思维”过程具有取象与观象,以物象为基础;讲求在“象”的基础上抽绎出义理,并注重对“象”的整体直观和体悟;以自我为中心,主客体混融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汉语词语从产生到运用过程都是“象”、“意”、“言”的转换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思维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字形成,直接受制于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而文字地发展又影响着思维模式地形成.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次民族思维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中国人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路翎始终以“个性解放”,寻求群体革命与个体解放为创作主旨,体现了一名纯粹现代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和对现代文化的思考。文章从路翎小说的“生命原始强力”、“流浪意识”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与中国历史前进的重大矛盾的问题简论路翎小说。  相似文献   

13.
时下现代刻字提倡“主题创作”,希望以此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并具民族特色之路。对“字”的本义与“刻”的原生态进行深解,当是“主题创作”可承使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的创新教育首先在于语文教育观念的创新,应该明了其人文性特点,以人为本;其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再次真正改革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导”的艺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学的个体性体验。  相似文献   

15.
台湾“创世纪”诗社的诗歌历程,在现代汉语诗歌的大中华版图上,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性的重力场,成为中国新诗在新的世纪的进程中,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这种可称之为“创世纪诗歌精神”的诗歌传统,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其一,“现代版”的传统文人精神;其二,优雅自在的“纯诗”精神;其三,多元开放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极”组五个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受到政治语境的影响,形成以"左翼"文学思潮为主流的文学创作氛围,作为带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激进文学思潮,具有特殊的进步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损伤了文学应有的本色,给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言学把"联绵字"的内涵界定为"双音节单纯词",导致在"联绵字"分类上关于"叠字"归属有分歧。为了教学和研究的方便,"联绵字"内涵应重新界定为"由不同音节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这样就可以将"重言"与"联绵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