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冬季的来临,外界温度与产仔母猪的体温有较大的差异,仔猪从母体脱胎后,就会急剧下降,因寒冷打颤、昏迷、或冻死现象。因此,仔猪产后抓好饲养管理,搞好防寒保暖,补料和防治疾病,就十分重要。 (一)抓好对仔猪的保暖喂奶。仔猪产生1-3天要保持猪栏温度恒定尤为重要。保温的主要措施是:1、简便  相似文献   

2.
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经济禽类,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饲养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育雏期山鸡从出壳至2月龄为育雏期,初生雏体质较弱,在饲养上须着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温湿度初生雏体对温度要求较高,保持适宜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25日前育雏适宜温度为35℃至  相似文献   

3.
海带是一种大家熟悉的食品,同时,海带还是防治家畜疾病的良药。防治仔猪白痢病母猪产后头1个月,用泡涨切碎的海带150克、猪油10克,煮汤喂母猪,每周1次,连喂5次,不仅可以给母猪催奶,而且可以防治仔猪白痢病,使仔猪提前10天开食,而且能使仔猪长得快。防治母猪产后厌食 把  相似文献   

4.
养猪要赚钱,科学饲养是关键。其关键措施有: 一、精挑猪崽。选取身腰长、前胸宽、嘴短、后臀丰满、四肢粗壮、争食抢食的长白或约克猪等杂交一代仔猪,日增重比本地猪高20%左右。育肥期缩短30天。每头猪可节省精料40公斤-60公斤。二、大小分圈。仔猪60日龄后要分圈饲养,每圈2~3头  相似文献   

5.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指哺乳仔猪的培育和保育仔猪的培育。仔猪培育是养猪生产的基础阶段,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饲养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仔猪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哺乳仔猪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差,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易在饲养管理中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断乳育成率的高低,断乳体重的大小和生长肥猪的出栏时间,因此要在生产中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降低哺乳期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断乳体重,以便养好仔猪,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吕金凤 《大众科技》2009,(10):143-143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多发常见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也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其发病特点是散发,病急,死亡率高。常见以断奶后的肥胖仔猪,病猪突然发病,精神不振,突然减食或停食;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头部、眼睑明显水肿;急性病例几小时内即突然死亡。剖检特征性病变是胃壁和肠系膜呈胶胨样水肿。以“预防、诊治及加强饲养管理”为主的防治技术,能有效控制该疫病,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畜牧专业实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养好哺乳仔猪,力争仔猪全活、全壮,尽量减少死亡和损失,提高仔猪成活率,关键是要过好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防病关,防止仔猪生病,创造一个比较适合仔猪生长发育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体系,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赵延光 《金秋科苑》2010,(16):170-170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后1~2周,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由于引发该病的大肠杆菌为常在菌,而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该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时有发生,一直未能根除,成为制约养猪增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赵延光 《今日科苑》2010,(16):170-170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后1~2周,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由于引发该病的大肠杆菌为常在菌,而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该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时有发生,一直未能根除,成为制约养猪增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仔猪白痢。每天在哺乳母猪料中拌入食醋80—100ml,一般2—3天白痢即可停止。或黄连10g,加醋适量煎服,每日2次。 2、母猪产后不食。取猪胆1个,加醋80—100ml,煮开后给母猪灌服,每天1次,可使母猪在短期内提高食欲。  相似文献   

11.
黄天降 《内江科技》2014,35(9):67-67
<正>农村生猪生产实践证明,仔猪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力及饲料利用率。目前,农村饲养仔猪大都在28~35日龄断奶,早期断奶仔猪生理上对抵抗疾病及不良环境能力弱,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消化固体饲料,断奶时又处于很多不良因素作用下的应激状态,断奶后1~2周内表现毛粗乱、生长停滞消瘦以及腹泻,从而导致死亡率达5%左右,并有少数僵猪。因此,对农村饲养仔猪实行早期  相似文献   

12.
靳智勇 《青海科技》2007,14(1):16-17
青海高寒地区奶牛产前30d和产后70d是饲养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加强产前、产后及高温、寒冷季节的饲养管理,防止疾病发生,保证全价饲料供给等方面分析了关键时期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做好仔猪市场价格预测工作,对于指导生产,分析生猪购销趋势,对准确编制流转计划,搞活商品流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述仔猪市场价格预测的三种方法。〈一〉平衡分析判断法:目前,广大农村的母猪生产,主要是户养为主,是属商品生产,社员户养母猪所生产出来的仔猪,除一部分留给自己饲养肉猪外,大部分前往市场出售,由此产生了商品交换。在仔猪交换过程中,由仔猪的价值及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仔猪的价  相似文献   

14.
春季是产羔羊的旺季,一些养羊户由于缺乏对羔羊饲养护理技术,使母羊产羔成活率不高,下面介绍提高羔羊成活率的饲养护理技术。 一、调节好羊舍温度。初生羔羊毛短,抗寒力较差,容易受凉。因此,舍内温度应保持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国农技推广将围绕抓好“主要作物、重大技术”开展工作,突出粮食生产,抓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是:(1)水稻抛秧技术;(2)水稻旱育稀植技术;(3)  相似文献   

16.
下痢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它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所引起。下痢曾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而对仔猪下痢的控制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实际中应根据各猪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老猪是仔猪生后缺奶、有病、食欲不良、奇生虫等原因,造成营养不足、生长不良而造成,其改造饲喂方法如下: 一、将小老猪分圈饲养,每圈以猪的多少而定5头、10头不一。  相似文献   

18.
科情 《内江科技》2001,(6):45-45
仔兔的饲养管理,是商品兔生产的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其饲养管理: 1.从母兔分娩开始,就应有专人在旁护理,把仔兔逐个捡出,放入另外已垫好棉布的干净产箱,同时清除死胎及污物。不应把母兔和初生仔兔放在一起,因为刚出胎膜的仔兔不会爬行,只能凭身体摇晃作轻微的挪  相似文献   

19.
仔猪在哺乳期生长发育最旺盛,是培育优良种猪和养好肉猪,缩短育肥期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培育,对各个环节必须重视,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常见的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保证仔猪的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20.
奶牛获得高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正常饲养的过程中,还可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使奶牛更高产。 1、加料饲养法。在临产前15天至产奶高峰(产后30~45天)都给予高标准饲养,多喂精料,少喂粗料。产前15天起,每天每头牛给精料1.5公斤~1.8公斤,以后每天增加0.3公斤,直加到100公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