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2001年11月11日第13届中国山东"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上,有反伪斗士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作了一场幽默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反伪科学报告.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项实验结果称“水能变油”,校长杨士勤等致信请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去哈尔滨验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嫦娥工程”顺利展开,一位科学家也为人们广泛关注,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由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感光所蒋丽金教授为组长,有9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的研究”验收组于今年3月上旬在上海认真细致地审阅了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广州化学所、大连化物所、上海医工院、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研所10个.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海外智力引进和人才国际交流培养,有效吸引优秀外籍科学家,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2009年,中科院推出并实施了“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  相似文献   

6.
过去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面对这些成绩,有人甚至说,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不过,在日本工作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的新发现有可能推翻这一预言。这个科学家小组运用日本文部科学省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介子工厂”加速器,让电子和质子以近于光速的速度相撞,制造基本粒子“介子”和“反介子”。在1.5亿对“介子”和“反介子”中,科学家发现有68个“介子”衰变后 的“电荷宇称”破坏测量值违反了“标准理论”的预测。发现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3,(7):36-37
杨焕明:获日经亚洲科技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日前在东京举行了第8届“日经亚洲奖”的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研究员获“日经亚洲奖”的科学技术奖。这是继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尹澄清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赵其国院士后第3位荣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日经亚洲奖”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是为表彰亚洲地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人士和机构而设的奖项。杨焕明此次获奖是因其主持的长粒稻基因研究,他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的排序。  相似文献   

8.
黄祖洽院士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为他举办学术报告会,祝贺他的80华诞。报告会气氛十分热烈,到会的有许多科学界的泰斗,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正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朱光亚、于敏院士,著名科学家周毓麟、何祚庥等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等,此外还有黄祖洽院士的同事、朋友、学生和亲属。黄先生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随校北上,选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年8月毕业,考入清华研究院。先是师从钱三强教授研制核乳胶,后改从彭桓武教授研习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9.
刚才晴朗无风,这会儿怎么突然剐起了大风?天也突然阴沉起来?恐怕马上就要下暴雨了吧——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根据天气出现的异常“苗头”来推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往往推测得很准,这是因为很多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确是有苗头的。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病魔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有明显的“苗头”,而且还有一种表面上看不到的“隐蔽苗头”。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位名叫特伊森的天才家电发明家,他那独树一帜的发明创造思维给整个家电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而且个中的独特魅力也往往会给世人以醍醐灌顶之惊喜。更换家电产品如更换洗衣机,无论是过去和未来,恐怕在人们的心目中都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变个面孔的小把戏,其功能大都是异曲同工的。但自从53岁的特伊森的产品推向市场以来,他那精湛的巧妙构思和发明的“反回旋式”洗衣机等,立刻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和磨难。尽管他享有如雷贯耳般的———“特伊森”著名家电品牌我们知道,普通的洗衣机仅仅将衣物置于…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著名作家马丽华的新著《青藏苍茫》的序言中,西藏自治区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写道:……1996年5月,我陪同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12名科学家沿雅鲁藏布江走了一趟,进行大峡谷电站超前期预察。行至米林县派乡东侧的一个村子,前面没有路了……一个村民老远跑来,边跑边喊着什么。他在喊谁呢?同行的中科院水利专家关志华教授听懂了,兴奋地对我说:“他在喊杨逸畴,我们青藏科考队的一个老队员。”杨逸畴教授二十多年间多次参加大峡谷地区科学考察,当地谁人不识君!在这里,“杨逸畴”成了中国科学家的代称。当地群众对于科学家的热情,犹如之于“金珠玛米”(解放军)。  相似文献   

12.
"做科学家,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科学家,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系起来,通盘去想,去布大局,做大事。"身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的王曦如是说。同时,他认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当前必须善用全球化资源,大力引进海外科技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我作为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展“留学华人科学家研究”。8月底的一天,我的合作者之一、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学院普莫纳分校的王作跃教授帮我联系到了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侯一钊教授,希望能够对他进行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报道江西     
由江西省科协、江西省冶金集团和南昌大学共同主办的“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同舟论坛’”于2003年12月下旬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翁宇庆教授,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潘际銮,中科院院士李依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1)
大科学家霍金:同学打赌他永不能成材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一半。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  相似文献   

17.
蒋新松同志离我们而去已有一年了,他战略科学家的思想境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他既能大处着眼、高瞻远瞩,又能深入调查、勤于实践的工作作风,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蒋新松同志虽然不在了,但他那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蒋新松同志不愧为战略科学家。1986年他参与起草了国家“863”计划总体发展战略的中央23号文件,在这以前,他已力排众议,把机器人的发展列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发展规划,并已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之…  相似文献   

18.
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带着前来参观的孩子和大人们行走在林海之中,一起领略地球的本来面貌.每年五月,如期而至的中科院公众科学开放日,都会让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版纳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组长王西敏忙上好一阵子.策划活动、布置展览、培训志愿者……旁人眼中,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仿佛是在迎接一场“大考”的到来.王西敏却早已胸有成竹,自信能够一如既往交出满意答卷.翻看版纳植物园的科普活动年历:一月观鸟节、二月春节科普活动、四月泼水节科普活动、五月科技活动周、六月萤火虫观赏季、七八月暑期自然体验营、九月全国科普日活动……几乎每一个月,王西敏都在迎接“大考”,难怪他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 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不过,留声机的发明者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几乎是一个聋子,恐怕就不是广为人知了。在 2l世纪的今天,再来探究一下爱迪生的耳聋,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索卡尔事件”的发生 ,“科学大战”被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可以说在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是知识界少有的 ,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表面上看 ,这场论战发生在“有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 ,似乎是一场科学与反科学之间的较量。实际上 ,当我们冷静地解读论战双方的文本时 ,就会发现 :论战双方阵线并不分明。在“科学卫士”中 ,有“科学”和“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而在“后现代思想家”中 ,也有“反‘科学’”和“反‘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