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语言是人类所发明的信息表达工具。人类借助于这种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与知识的交流、人类还可以借助于这种工具进行信息的记忆与思维。它如此被人类广泛而持久的使用,它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且,自始至终为人类所利用。许多发明由于新发明的出现而被人类所淘汰,但人类语言则始终作为人类信息表达工具为人类的生存与社会交流提供着最便利的服务。如果没有人类语言的发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无法实现,人类的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应用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应用的时代特征,档案信息载体的多媒体化是挡案信息载体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电子图文显示技术、声像技术的开发利用,使用档案信息存储向大容量、高密度、电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江  吴正荆  黄微 《情报科学》2003,21(7):691-694
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它拥有多种创新:教育体制创新、交流模式创新和理论模式刨新.终身教育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和终身学习成为应对社会变化的法宝.网络信息交流是信息社会的标志和特色,包括广泛的人际交流、网络交叉的组织交流和注重文化特色的社会交流.信息社会的思维模式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向系统思维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小到一株水稻、一只麻雀、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大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时刻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时刻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的思维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时  相似文献   

5.
思维感传也叫“心灵感应”。简单地讲,思维感传就是两个“意识”之间不用任何语言、符号的一种直接沟通及交流,而这种沟通和交流有时是在一定距离上的相互感觉。那么,在生物之间真有这种奇迹发生吗?爱丁堡大学的超心理学家罗伯特·英里斯说:“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除了声音、触摸和视觉之外,生物间还有着如心灵感传类的其它信息交流方式……”而这种现象对人类来说,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整体描述,它包含信息发现、评价、利用、交流等各种功能。21世纪人类将迈入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与变革,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承载着太多的含义;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的世界将会怎样?也许新的信息载体将替代语言。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就拿昆虫来说,它们虽然不会像我们一样开口说话,但它们彼此之间照样交流、沟通着。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信息的载体昆虫是不是也像人类一样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呢?没错,昆虫也会使用"语言",然而它们并不懂得用口器(相当于"嘴巴")说话,昆虫的"嘴巴"主要用来"吃饭"。  相似文献   

8.
龚玉玲 《情报杂志》2006,25(7):86-88
信息在生物个体内部的交流称为单体信息交流,其主要的交流方式是感觉、知觉和思维。在单体信息交流过程中,既存在着大量的稳定性信息交流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的信息交流即信息游离现象,如入睡、沉思、内省等。试图对单体信息交流的内容与特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是大脑,组成人脑的神经细胞数量上千亿,与银河系星体总数相当,而正是这宛若银河系繁星的细胞构成的神经环路和网络,使人类得以产生感觉、形成意识,拥有思维、记忆和认知能力,也让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利霞对这一领域研究向往、迷恋。那如何对大脑进行探究呢?实验动物便是其研究入手的主要途径。在高利霞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在人类的起源中,  相似文献   

10.
胡金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558-561,565
以自组织理论分析人类思维,会发现思维创新是思维系统自组织进化的结果.思维的开放性是其创造之源.发现问题是创造的逻辑起点,思维系统内复杂相互作用是创造的内部依据,灵感闪现是思维系统的创造性突变.在注重知识创新的信息社会,知识生产主体应从增强思维的自组织性着手提升创新能力:①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扩大思维的开放性;②发现问题,并深入论证问题的价值与意义;③进行复合式思维,促其在非线性区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1.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语言作为一种具有形、音、义的符号系统,是用来传递、储存和加工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贯穿于人们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认识活动,而且也改造了人类语言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出现了信息载量大、通用性能好、表达精确、使用简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语言。这种语言的出现,必将把人类的认识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工具是构成社会精神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数据库技术是用于数据管理的实用技术。人类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数据库技术是解决由于物理距离造成的信息交流不畅、数据冗余度大的最佳方式。煤炭企业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了应用程序的高度独立性、数据的充分共享性、操作方便性,整体提高了单位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使管理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除天上的云水以外,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还有两大块:一是以河流湖泊为主要载体的地表水系统。另一个是以地下含水层为主要载体的地下含水系统。这两大系统互相依存、互相补充、调剂余缺,共同维持着一个稳定平稳的淡水资源环境。水资源的这两大系统同其他事物一样,平衡和稳定是局部的,暂时的,不平衡才是经常的,绝对的。所以洪涝旱灾总是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安全。仔细考察一下洪涝干旱受灾过程,可以发现,旱灾比洪灾容易对付,因为干旱时可以抽取地下水用,以解燃眉之急。洪水则不同了,洪水只有排蓄两条路,或把洪水排入大海,或把洪水蓄积于…  相似文献   

14.
论文献信息交流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志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文献信息交流的速度.人类在文献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障碍,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和论述人类文献信息交流中的种种障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交流及其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党跃武 《情报科学》2000,18(2):117-120
1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信息的交流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场景,是信息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现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信息交流把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你、我、他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泉源和阶梯。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那样:“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动力学理论诠释了人类的动态思维,建立了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指出人类的思维是一个巨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思维的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思维分为两大类型——发现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发现性思维,是以发现事物规律为目的的思维活动。如牛顿发现天体运行规律的思维活动,阿基米德发现物体沉浮规律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18.
智能诊断技术是对人类思维模式进行模拟,对监测目标进行联动分析,以保证数据信息分析的精准性。文章对智能诊断技术进行论述,对其思维模式、诊断原理、技术特性等进行分析,并对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樊志伟  邓小昭  韩毅 《情报科学》2002,20(11):1137-1139
基于信息交流的普遍性原则,对人类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不平衡与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进而从信息化与信息交流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认为信息化建设对人类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谌新华 《现代情报》2006,26(1):218-219,222
会展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载体,会展首要目的是信息交流,会展首要功能是信息传播。会展结果是信息传播效果,因此,本文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会展与信息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