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债务重组让步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是债务重组日,债权人在原债权重组后的可实现价值大于原债权的变现价值的情况下,由于债权人选择债务重组方式实现债权所造成的可实现价值低于原债权应收价值的差额.科学界定让步内涵,有利于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债权人寻求债务重组的动机,正确选择债务重组方式,真实反映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债务重组准则的制订,即企业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时,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协议进行债务重组,并根据往来双方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的一种具体财务管理措施,它会使持续经营务件下的债务重组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财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突破与不足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第12号——债务重组",对比其2002年版的内容,崭新的突破之处在于:以各种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和债权人都能按公允价值计量和确认其重组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债权人不计算重组损失的旧规定,避免了将债权重组损失隐藏到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中所出现的漏洞,为可能的经济犯罪封堵了方便之门。新准则也有不足之处,如广义性的"债务重组"用词不准确,应当正名为"债的重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因竞争激烈常出现财务困难而无力偿债。基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债权方企业改"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为"实施债务重组",使双方损失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目标。但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可以通过"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分期确认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改进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的处理方法"等变革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根据债权的账面价值确认。由于坏账准备的计提,可能出现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为负数,因此建议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宜根据债权的账面余额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依法清偿和债权人清偿是银行债权保护的两个手段。但由于判决执行难,国有银行体制,企业所有权模糊,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乏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使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弱化。要通过实行债转股、实行债务重组、破产申请、健全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银行的债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白仙红 《河东学刊》1999,17(6):71-71,73
为了使国有企业与商业银行双方摆脱困境,实施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这种做法对企业,银行及国家都是有利的一种措施,在实施债转股后,要预防和脱再次债危机发生,必须加强银行与企业管理和转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严格控制照市场规律办事,真正实现银行与企业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阐述债务重组的涵义以及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分析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转股权的问题.提出当前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应从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多元化股权制度,加强企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1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做了一系列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在定义、范围、债务重组方式、债权代债务人的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都与原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差额,新准则不再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是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性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  相似文献   

10.
国家破产法则是指由于主权国家负债过多而无力偿还或出现无力偿还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债务国和债权人的利益并促使债务国和债权人之间迅速和有序地达成平等的债务重组协议,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复苏、防止债务危机扩大并最终解决债务危机的一种国际法律制度。国家破产主要有两种机制:契约机制和司法机制。主权债务的司法化是国家主权债务重组的发展方向。然而,短时间内要实现主权债务重组的司法化却阻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