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祁涛 《华夏文化》2013,(3):36-38
《齐物论》以"吾丧我"发端;喻之以"三籁";贯之以"两行"之法。终达于"无待","物化"之旨。我理解"吾丧我"与"三籁"之间为比喻关系,庄子借"人籁"与"地籁"对举,透显出"天籁"亦即"吾丧我"之"吾"所达到的不可言说之境界。陈静女士在总结《齐物论》结构时说:"吾丧我"提示着庄子对"吾"与"我"进行的分别;而这一分别  相似文献   

2.
喜歌三题     
周玉波 《寻根》2010,(4):59-63
喜歌指国人遇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唱、念均有,或创作或据流传作品)的具祝颂、祈福(包括去煞)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四言八句、大四句等。近代较早使用“喜歌”一词者为《歌谣周刊》编辑徐芳等人。往前溯,清·郭小亭《济公全传》与姜振名、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中均有“喜歌”一词出现。所有类别喜歌中,以婚嫁类喜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亦最具研究价值。本文所说喜歌,即指婚嫁喜歌。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凡人都知道,丧亲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悲痛,但每一个凡人却不一定都知道,在丧亲的同时又丧失家园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崩溃……   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大灾之后必有大爱,于是在那个震惊整个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3亿中国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予灾区人民关爱,救助,以至这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在温暖了遭遇丧亲,失家之痛的灾区人民的同时,也温暖了2008年5月这个多雨的季节.……  相似文献   

4.
张小雷 《寻根》2014,(2):88-89
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只歌不舞,而且杂以“戏曲”。在我国各地众多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中,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最富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市场》2000,(5):45-46
以艺术性见长的英国影坛,近期受到了一股腥风血雨的冲击,一些电影漠视道德的存在,一味宣扬沉迷于暴力犯罪的“乐趣”。现在更多的英国人相信,伦敦街头续上升的犯罪率与暴力电影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十八至二十五岁的青少年成为其受害者。英国公众愤怒地诰问:难道今天的英国制片人丧良心了吗?  相似文献   

6.
在西德境内的莱茵河畔,矗立着一百三十二米高的罗累莱崖。从前,这里的水道只有一百一十三米宽,弯曲狭窄,水大浪急,暗礁遍布,船只常常在此遇难。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对河道加以治理。现在,这里的河道加宽了,一条隧道穿过了罗累莱崖——这个十三世纪的人们认为埋藏着尼贝龙根宝物的地方。十九世纪以来,德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罗累莱崖的传说。据说,每当皎洁的明月升起,一个叫罗累莱的美丽的魔女便出现在这块山岩上,唱着一支动人的歌,许多船夫划到这里,都被这美妙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他们往往只顾侧耳倾听,忘记了划船,于是船便触礁沉没,无数船夫就这样在罗累莱的引诱下丧了命。  相似文献   

7.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孙丹威女士表示:“《茉莉花》的歌已是世界的歌,现在我们要让‘茉莉花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茶!”  相似文献   

8.
漫谈鼓吹     
洪卫中 《寻根》2007,(6):56-57
鼓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乐,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几个种类。首先是作为短箫铙歌的鼓吹,其起源于先秦,主要是用在与军事相关的活动方面。东汉蔡邕在《礼乐志》上叙述汉代的音乐种类时就说,短箫铙歌是军乐,相传是在黄帝的时候一个叫岐伯的人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歌哭出嫁”与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陈崇凯(一)歌哭出嫁,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现象,是婚姻习俗中一种特殊仪式。许多人认为哭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男女不平等的产物,是妇女为失去人身自由和痛苦生活开始的感情渲泄和悲痛,其实这只是表面的认识和片面的理解。哭嫁至...  相似文献   

10.
剑与火中的爱情之歌──读司各特的三部长诗李伟民读过19世纪共同著名诗人司各特(Scott)的长诗《湖上夫人》、《最后一个行吟诗人之歌》(以下简称《诗人之歌》)和《玛密恩》之后,我深深地被苏格兰旖旎的湖光山色和缥缈绮丽的动人传说折服了。正像司各特所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