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周丽 《现代语文》2006,(7):61-62
当中学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改革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时,高职语文教学基本上还是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参与性不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本来就处于“边缘地带”的高职语文课程日益不受学生的重视。高职语文教学的出路在那里?笔者认为,出路就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这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春文 《语文知识》2014,(11):37-41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语文知识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课改之初,“去知识化”倾向甚嚣尘上,2001年实验稿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表述,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说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看2001年版课标的“阶段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母庸讳言,不少学生对语文缺乏浓厚的兴趣,这种现象尤以职中生为甚。原因何在?这固然与语文教材的篇幅艮,内容纷繁复杂有关,但教师陈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忽视。我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形象优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特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巧用图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美的鉴赏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好画图这一环节,学生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5.
戴莉丹 《学苑教育》2012,(14):94-9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愉悦、自主地学习语文?我认为,新课改给我们点亮了明灯:语文教学应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的疑惑难点为起点,以学定教,为解惑而教;语文教学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一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主调,以学定教,为喜欢而教;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的产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9.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 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现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先导。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呢?下面是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培养爱好形成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周作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谈的仅是一孔之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最方便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爱好,形成习惯。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7.
反思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爱上语文,使他们愿学语文,乐学语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呢?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处理好夯实双基与创造出新的关系 时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忌谈“训练”,且有淡化“双基”之势。我想。当语文课不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的时候,语文课还成其为语文课吗?有一位学者曾用一个比喻生动地概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关系,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如果把这三个维度比喻为一艘帆船的话。那么“知识与能力”就是帆船的船身,“过程与方法”是船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李勇平 《现代语文》2007,(4):120-12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的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反思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爱上语文,使他们愿学语文,乐学语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