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材,关键在教师。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多年的干扰和破坏,中学教师队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高中教师数量不足,其中有些教师质量不高。据说有的省、市教师缺额很大,现有的教师中,有些人不胜任工作,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胜任教学工作的、急需进修提高的各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磨练,老教师们一般都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始表现出“不作为”或职业热情缺失。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老教师的职业情感呢?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老教师的职业热情,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尝试和坚持教师管理的“六字处方”。  相似文献   

3.
山东东平县技校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优化教师队伍,启动内部活力,使之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双向选择,优化组合。自1999年实行竞争机制以来,先后有5人未被组合而待岗。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了“今日不努力,明日无岗位”的严峻性,比、学、赶、超的教学风气日渐浓厚。  二、设置岗位,定编聘任。对近年来工作成绩无起色、综合考核成绩居下游的教师不予聘任,试用一年。  三、实行教师内退。对年龄大、身体弱、知识老化不能胜任正常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内退,  四、抓紧训练内功,提高教师整体素…  相似文献   

4.
实行教师聘任制,对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克服以下倾向:一、唯年龄论。个别学校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只看重年龄,一味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一些年老体弱,临近退休的教师像皮球似地被踢来踢去。不可否认,有的老教师因年事偏高,精力也许不佳,接受新事物较慢。但也应该看到,老教师中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他们经验丰富,只要安排得当,定能有番作为。因此,聘任教师时,不能只注意年轻化,搞唯年龄论。  相似文献   

5.
师徒帮带是一种由教育教学业务成熟的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新教师进行结对辅导的制度,它是目前各国公认的对新教师帮辅引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但是,师徒帮带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思之一:指导时间没保障。绝大多数的新教师工作量和老教师一样,甚至比老教师略重,导致新教师一参加工作就“淹没”在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学会的是应付工作,而非精细教学。同样,指导教师由于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出现指导敷衍现象。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应为新教师及指导教师适当减免工作量,给他们专门的时间学习、指导。反思之二:义务指导无激励。绝大多数学…  相似文献   

6.
宋宝玉 《中国教师》2011,(Z1):177-179
<正>每年都有大量的师范毕业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为了使这些新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许多学校都为他们指定了指导教师,甚至拜师,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以老带新,而且规定了他们每周必须听老教师的课。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老教师的课,是成长的第  相似文献   

7.
一、山区薄弱学校师资现状分析(一)老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山区教师以本地人居多,他们一辈子为山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工作,是学校的“元老”。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老教师往往存在着一些缺点:1.教学观念滞后。认为教师只要教学生认识课本上的字就够了,什么能力培养等都不重视。2  相似文献   

8.
李冰 《黑河教育》2014,(8):33-33
正回首过去十年的历程,我深刻地体会到,坚持听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一、学校搭建听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刚刚毕业时,我对如何教学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如何胜任教学工作?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幸好学校为我们这些新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青年教师读书班,新老教师结对子,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新老教师结对子,听师傅的课是促使我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年龄达到四十岁,就可称"老教师"了.老教师经历了多年的职业磨练,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多,但是工作热情却会降低.老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表现为工作不太努力,不太好管理,起不到应有的榜样作用,甚至还会起反面作用.校长如何才能"管住"老教师呢? [案例] 又一轮职称评定工作结束了,A学校有四位老教师顺利地晋升为中级职称.老教师们长吁一口气:进了职称,就算是"功成名就"了,以后工作可以悠着点儿了,不用再拼命了.这可不是玩笑话,刚刚进了中级职称的几位老教师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果然热情减了,效率低了,能拖的事情就拖,不能拖的事情就敷衍.  相似文献   

10.
同心中学是本县的重点中学,近几年,有一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被陆续分配来,充实了教师队伍。这些青年教师基础知识好,思想活跃,工作热情,但也存在着缺乏教学经验、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等问题。为了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领导组织教师订立“以老带新互学合同”,动员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老教师带“徒弟”,由新老教师自愿签订合同,共同遵守。  相似文献   

11.
《河北教育》2010,(12):14-16
【话题背景】:2009年秋,高中新课改在我省全面展开,农村老教师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偏大.教育观念来不及转变,参与新课改培训的机会又少.使得不少老教师对新课改产生了困惑.积极性较低、那么,作为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怎样才能改变现有状态.尽快适应新课改?教育行政部门又该怎样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老教师“输血”.让其发挥经验优势,在新课改中再展“风采”?本刊邀请有关人员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琦 《教师》2010,(16):19-19
一、“师带徒”工作的重要性 “师带徒”指的是由于新教师初到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使新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新老教师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一般都会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师傅”,为该师傅指定若干名青年教师作为“学员”。师徒制目前已经成为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琴 《职教论坛》2021,(3):75-80
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决定了其工作绩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包括职业精神、知识素养、资源开发、教学实施、人际管理、自我发展等六个维度,涵盖16项基准胜任特征和8项鉴别性胜任特征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从教师胜任力培育的视角来看,“双师型”教师培训存在各层次培训功能定位不清、培训内容不能有效对接教师需求、培训方式忽视教师主动参与的问题。优化“双师型”教师培训要求培训功能由“通识”到“胜任力”;培训内容由“预设”到“生成”;培训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培训目标从满足“当下需要”到关注“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订立好与时俱进的学校管理制度@@@@综观当下教师中的各种疲倦状况,与学校管理制度的滞后不无关系。不少学校的制度建设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又缺少持续发展的科学性,教师看不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教师职称评定,应该是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下职称成了帮助教师提职加薪的“梯子”,很少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加以完善。学校只重视职评前的引领,而职评后如何跟进考核,怎样强化聘后管理,这些方面都缺少具体举措。而对教师来说,高级职称到手就万事大吉了。甚至有些学校还明文规定,50岁以上教师可以不参加校本研修,可以不上公开课,可以舍去一切考核……从表面上看,学校的制度体现了对老教师的“人文关怀”,其实,完全把老教师打入了“另册”。制度是把双刃剑,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助推学校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滞后的管理制度不仅捆绑了教师成长的手脚,更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因此,各所学校都要及时拆除有碍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篱笆墙”。如,我们学校规定,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拥有高级职称的老同志,工作量减半,但必须与两个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指导和听课不少于50节,上10节示范课,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在两次以上,指导帮扶的年轻老师上两节校级公开课并对上课情况作点评等,这样做既体现了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又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中小学校,将50岁至60岁的教师称为“老教师”,有的地方甚至把40岁以上的教师也称为“老教师”。其实,将40岁以上教师称为“老教师”并没有什么特别或不妥,而是一些学校将这部分“老教师”入“另册”的做法不合适,伤害了这些“老教师”的感情和基本权益,给这些教师带来了人为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简讯几则     
充分、合理地发挥老教师作用 通县六中建立了由各科老教师组成的学校教学研究会,由校长直接领导。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教学,并为校领导提供教学评估参考意见。这些老教师发挥着教研组长的作用,并享受相当教研组长的待遇。 宣师一附小举办“老教师事迹展览”,以老教师生动的事迹教育新一代教师。  相似文献   

17.
从严与放手     
实习生进校以后,到校的第一天晚上开好“欢迎会”,介绍指导教师见面,介绍学校常规制度、学校基本情况和实习班级的学生面貌,并提出对实习生进校后的要求(有的则是必须做到的规定).接着是实习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下班级接触熟悉学生,听老教师上课和做好教学、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姜还是老的辣。虽然老教师在身体与精力上不能与年轻教师相提并论,但是,老教师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没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不能不说是学校的一大损失。因此,一个高明、有远见的校长应当懂得老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省8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性别对于教师胜任力没有显著影响,年龄、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实践经历对于教师胜任力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存在教师专业理论储备不足、实践教学经验缺乏、科研能力较弱、硕士学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副教授职称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不高等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的提升路径为:加强新入职教师职前培训,强化入职后教师系统培训,完善“老带新”建设机制,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参与实践,指导教师创设工作情境。  相似文献   

20.
周奎英 《师道》2012,(6):10-11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因为县级财政吃紧。教师队伍多年未进或几乎未进新人的现象屡有所见。再加之因为政策不力以及教师“人往高处走”心理的驱动,一些乡村中小学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导致教师队伍普遍老化。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在一些村小亦不稀奇。 每次去基层学校,听到校长们抱怨最多的几乎都是“学校师资水平不好,老教师太多,他们理念落后却墨守成规,不求进步”。与此相应的,老教师们的境遇怎么样呢?因为老教师大多因精力和体力的原因越来越无法适应在教学一线“力拼”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被安排在了“后勤服务岗位”。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管理岗位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