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哈广场     
神童一个高傲的女人对老师说:依我看,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许多很独特的想法,难道不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夫人,老师回答,特别是在默写生字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寒假游戏宫     
错觉图:考考你在这里,你一定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即使如此,你也难免大上其当。等不及了吧,快来看吧!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用尺子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 一位高傲的女人对老师说:“依我看,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许多独特的想法,难道不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夫人,”老师回答,“特别是在默写生字的时候。” 阿强以抄袭作业而闻名全校,这天他被老师请到办公室。“请你写写抄袭作业的体会。”老师轻声说道。阿强面有难色地自言自语:“谁写过这样的体会呢?这让我上哪儿抄去呀!”笑话老师:您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跟中的“神童”。于是各种所谓的神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神童”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4岁半上小学、14岁参加高考一举夺魁考进中山大学,李博宇自小到大就是人人称奇的“神童”。但就是这样一个“神童”,却走过一段弯路。曾经5年沉迷网络的他,若不是妈妈的倾情拯救,又焉能取得如此成就!  相似文献   

6.
泰莉美 《良师》2010,(3):12-13
“永远都是语文老师端着簸箕。”这里的“语文老师”说的是琼斯夫人。  相似文献   

7.
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很有经验的教师。林则徐七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作文。林则徐八九岁时,老师遇上元宵佳节出题:“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立即应声答对:“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老师对他十分赞赏。又一次,老师领着学生游鼓山。老师以“山”、“海”二字要求学生作一七言联句。林则徐作的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联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气势豪迈。所以林则徐自小有“神童”美名。“神童”林则徐@杨一  相似文献   

8.
11月18日《珠江晚报》报道:“你能在十秒钟内口算出999999999乘82等于几吗?神童速算就可以。”在听完这样一场热烈的讲座之后,占女士很兴奋地买下了讲座介绍的神童速算教材。据了解,当晚大约有40人买了教材。“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采访时,很多家长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9.
张琴 《班主任》2010,(8):61-61
“你怎么能写出这么动人的文字?你简直就是个写作方面的神童嘛!”这是当年班主任李老师对我的“赞扬”。许多年过去了,李老师的话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0.
曾读到这样一则信息: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了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了“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这样的失误,让我们只能叹息,编辑们大约极少翻阅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了一名“数学神童”.“神童”数学成绩优异,连微积分都很熟悉.系里召开了的师生见面会以后,一位老教授走到“神童”的身边,把右手搭在他的左肩上,慈祥地问道:  相似文献   

12.
文不厌改     
北宋初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的诗流畅自然,散文清新畅达。到了晚年,人们更把他誉为一代宗师。可是他对自己的诗文还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为了推敲最恰当的字句,他把文稿贴在靠窗口的墙上,以便在饭前茶后随时修改。有时将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如同新作。一天傍晚,他的夫人来到书房,见欧阳修见欧阳修呆立在窗边凝视沉思,手中的笔掉到地上都不知道。夫人见他这样呕心沥血、文不厌改,十分心疼,就劝道:“你的文章已天下闻名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自讨苦吃啊,难道还怕老师生气吗?”欧阳修笑着说:“不是怕老师生气,而是怕后生耻笑啊!”“文章千古事”,…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女儿杰姬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她的老师克里斯坦森夫人打电话让我到学校去一趟。去了之后,克里斯坦森夫人严肃地跟我讲:“一个学生告诉我,你的女儿杰姬从出生缺陷基金会的募捐罐里拿了硬币。”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不少幼儿家长致电本刊,反映一些“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消除困惑、正视此类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2007,(12):33-35
现代社会,神童并不多见,而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却出现了3个神童,而且这些神童分别在15岁、14岁甚至在仅仅9岁的年龄便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这不能不让人称赞这个家庭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 2007年8月,随着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为本硕连读的大学生,成为华人世界有史以来最小的大学生,这个神童之家才为世人所知晓。这个家庭奇迹的创造者叫沈振雄,沈振雄本人就是一个神童,大儿子沈怡谋更是14岁即入读著名的牛津大学。沈振雄这个“老神童”是如何实现神童接力,让两个儿子也成为“小神童”的呢?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丁俊晖的名字,很多人都喜欢用“神童”来代替。每当听到这个称呼,丁俊晖总会很礼貌地回答:“请不要叫我‘神童’!这世界上没有神童。我能有这样的成绩,99%是勤奋和努力,1%是天赋。光靠天赋打球,绝对没有用。”6岁的丁俊晖就随着父亲在台球房玩耍。为练好球,父亲送他  相似文献   

17.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公众对神童教育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当时关于神童的宣传报道甚嚣尘上。后来,由于许多神童的后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神童教育也常常被人诟病,这些宣传也就慢慢淡了。这几年,“神童现象”似乎又热了起来。不同的是,以前宣传的那些神童基本上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科学技术型的神童,如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而现在则多数是文艺界的,如:上海的初中生韩寒、广东9岁的张蒙蒙、江苏7岁的窦蔻,还有天津的“著名小孩”———5岁的刘小源。毋庸置疑,这些孩子都是神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艺。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0.
湖北出了个“背”出来的“神童”,“神童”考入大学后,刻骨铭心地说:“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好,我恨不得杀了他……”江西出了个数学“神童”,考入大学数学系后,竟然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曾一度面对被校方劝退的尴尬。然而,湖南却有这样一位“神童”,她花6年半时间就读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现在就要大学毕业,仍然品学兼优,活泼可爱,还承担了学校的一个科研项目,校方已经特批她免读硕士,直读博士…从小学到大学,李路珂从未拿过第一。李永生夫妇说:“我们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整个儿却是最棒的……”李路珂今年19岁,是清华大学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