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在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共包括下列两部分: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大气环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为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材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洋流等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很感兴趣。学生已学习过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基础性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3.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本条标准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首先,学生要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次,能够通过所绘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干湿性质和移动规律;最后,  相似文献   

4.
<正>《三圈环流》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中第一课时的内容,该课的知识点集中体现在三圈环流模式图中。能否理解并运用三圈环流模式图,关系着重中之重的知识点——《世界气候的成因及分布》的学习。实践教学中,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机械地死记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无法理解并运用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习题训练时,错误率较高。鉴于《三圈环流》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笔者深刻地反思了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以加涅九段教学法为指导思想,得出应该关注的教学细节,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廖树标 《广东教育》2014,(11):44-45
"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等是高考的常考点。其中有三种气候类型,近四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反复考查,这三种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种气候类型是教材案例中重点列出的三种,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密切相关,与《考试大纲》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相一致。高考严格按《考试大纲》考点命题,掌握这三种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对2015年的备考还是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图示法进行分析,其过程如下:第一步:先让学生读北半球亚欧大陆盛行风模式图(如上图),在乙图上标出A′、B′、C′、D′、E′5处的风向,在学生回答前,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两个知识点。1.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其季节移动。甲图是1月份的情况,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使此时的气压带和风带与春秋分时相比向南有些移动,中纬西风带也南移,因而A、B均位于中纬西风带…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它使高低纬度之间 ,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 ,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以前在讲授这节课时 ,常把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不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前后衔接 ,是一体的。我在讲这节课时 ,为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有助于学生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之间的关系,一些人总是理解不透彻,以致于遇到问题时便深感头疼。为此,笔者特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以对大家有些帮助。一、弄清三圈环流的成因、过程和影响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我们以北半球的低纬环流为例:低纬环流是由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造成的。赤道地区纬度最低,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因而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在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如图A所示);暖空气上升至高空后,一部分向北极上空流动,一部分向南极上空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力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印度半岛大部及中南半岛中部的热带草原带 众所周知,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北部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世界的气候”一节包括气压带、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在复习这节课时,我将较多的精力用在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上。 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因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之分。在每个气候带中,又由于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不同以及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个气候带中,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世界各地的冷暖,干湿状况,一方面具有按纬度呈带状分布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教学探讨戴竹君笔者在讲授“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高中地理课本上册第62页第二自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相似文献   

14.
[知识回顾]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言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1.气候类型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的规律是什么呢?先从它们的成因说起。我们知道,地表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对地表高低纬度间的加热不均,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能,从而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产生了地表七个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一些重要气候类型的形成,都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知识,很难建立起立体模  相似文献   

17.
初二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世界的气候”,是全部世界地理教材中最重要而又最难教的一部分。本节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世界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2、虽然复杂多样,但气候的形成又是有规律的,是受到地理纬度,气压带、风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制约的结果。教材着重解释了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影响气候的因素;3、由于各地所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情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并按一定的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8.
吕超 《地理教育》2012,(9):12-14
一、知识构建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的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只关注对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中,洋流都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上是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启下是指洋流的分布又对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2)能力目标: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观察和分析地理解问题。2.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的成因3.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2)大气活动中心的位…  相似文献   

20.
高迅 《地理教育》2005,(5):42-43
一、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二、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1.纬度位置: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4.季风: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5.海陆位置: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6.地形:高山、高原气候。三、判断世界气候类型1.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