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是企业的不可或缺的资源,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资源得到优化和有效配置。知识人、企业知识人假说的提出为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中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转移和共享奠定了基础。章还进一步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探讨了在知识人、企业知识人假说条件下的知识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高校管理改革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时期不同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活动,进而指出建立在“主体人”人性假设哲学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高校知识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推进知识的流动与共享,知识创新则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高校知识管理是对以往管理活动的超越和创新,在学校环境、学校组织、管理模式、管理策略以及分配方式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走向,形成了高校知识管理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知识管理是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产生分化出来的新概念,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的发现、组织、传播和利用,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力的一种管理。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对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管理,显性知识也称为客观知识或可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信息深加工的产物,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深化和发展;②对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的管理,隐性知识是不可编码的,而是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人脑中,因而可以看作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的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1.知识管理的含义。从知识经济的应用角度把知识分为四类,这四类包括所有知识的内容。从知识应用的角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么知识管理则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二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隐性知识作为认知的过程存在于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全新的管理思想,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知识的管理,保证知识共享,而且是对人的管理,促进知识转化,创造新知识。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图书馆管理中也要重视对它的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李阿莹 《教育探索》2006,(12):28-29
知识管理既指对信息的管理,也指对掌握着知识的人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关键在于建立起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技术机制和有利于创新交流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强调服务工作中的知识含量和人的因素。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是最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知识管理的基本观点即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服务为目的。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使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能动性,从而达到实现知识价值和服务价值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综述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梳理知识管理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载体是人,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学习者、使用者,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尊重知识必须尊重人才,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与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是一致的,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人才管理要求:1.最大程度地增加本单位的智力资源,使教师参与世界的知识共享,以增长才干,成为专家学者型人才。2.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人增其才,人尽其才,人人创造性地工作,使人才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知识产品,转化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6):115-118
基于人性假设的西方管理理论,分析当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性"的需求变化,提出"知识人"概念,概括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人的三个特点:时代性、自由性和可完善性。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应以知识人为逻辑起点和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时期不同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活动,进而指出建立在“主体人”人性假设哲学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高校知识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推进知识的流动与共享,知识创新则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高校知识管理是对以往管理活动的超越和创新,在学校环境、学校组织、管理模式、管理策略以及分配方式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走向,形成了高校知识管理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知识管理研究内容纷繁复杂,对组织实施知识管理方法的对策建议上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缺少实践的验证,使得组织在选择和应用知识管理上困惑重重。为避免组织选择和实施知识管理方法的盲目性,减少组织的选择成本,规避实施知识管理的风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管理方法的适配性问题,提出了以人、事和知识为中心来选择知识管理方法,并以高校为例说明知识管理方法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那就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出现。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导入,必将给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及对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与变革,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管理变革———实现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提倡人本管理、柔性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能力日益成为观代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强化对人的管理这一现实要求日趋重要,特别是如何强化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管理成为现实性要求。管理者关注的目光不能不集中到人的能力上来,进而形成以人…  相似文献   

15.
校园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生的,然而却是在快速增长着的实践.它寻求的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的最大化,办法是去帮助组织里的人们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反应出来,进行共享、创新.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知识人","知识人"是指那些拥有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社会财富,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群体.学校作为一个大量拥有知识人、培养知识人的知识系统,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导致这种必然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有效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作为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推动者,使得它与个人知识管理存在了一种天然的关联。在阐述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基于社会性软件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有效性设计,以期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被誉为继科学管理之后管理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从理论研究上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知识管理日益成熟。同时,伴随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知识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组织不再单纯依赖某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依赖于一个组织内部的运行系统来完成管理和创新。因此,发展知识管理教育,培养知识管理人才,是当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传统的信息管理不同,要求把信息与知识、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现了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及适应性的管理特征,是信息管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和最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是在1960年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他认为新经济的组成个体是知识工人,知识是新经济的硬通货.他的这个观点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尤其在中国还远没到成熟期,很多人对知识管理——KM到底是什么还不知道,知识管理指的就是怎样更好地利用显性与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难以掌握,它在雇员头脑里集中,体现出雇员的经验;而显性知识则容易整理并通过计算机存储.近几年,知识管理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逐渐接受知识管理,并付诸行动,而我们怎样真正认识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地位、作用、应用趋势,以及怎样应对知识管理在研究应用中的挑战及如何顺利推行和如何加强知识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组织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掌握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Blog在研究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